<A14 宽窄巷

童书IP如何打造多产业链?

华西都市报2023-08-25 04:42:05.0宽窄巷

北猫分享心得。

“米小圈”系列图书。

  “米小圈”图书系列作为超级原创IP,是怎么炼成的,一直是图书行业和文化行业的关注焦点。在最近闭幕的第三十一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米小圈”图书系列的作者北猫和出版方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常青、首席编辑明琴,围绕“童书IP的多产业链打造及国际化推广”主题展开讨论。
  “米小圈”的主系列叫《米小圈上学记》,目前出版了一至四年级,共16册。此外,还有《米小圈脑筋急转弯》《米小圈漫画成语》《米小圈趣味猜谜语》等衍生系列。“米小圈”系列至今畅销上亿册,成为“现象级”畅销童书。《米小圈上学记》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提名奖,入选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目前,米小圈系列已成为许多小学生的学前必备读物,在图书市场上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如今,米小圈除了图书,还有杂志、音频节目、动画、电视剧、文创等,多元化的衍生品使米小圈的品牌价值快速提升。米小圈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超级IP。

“米小圈”的得名灵感
来自甜甜圈

  北猫说,他本来是做动画编剧工作的,但一直特别想做一本孩子真正喜欢的童书。“给孩子写童书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所以在写作过程中,我会去书店,偷偷站在一个角落里,观察孩子们喜欢看什么样的童书;我也会去玩具店,看他们喜欢什么样的玩具;看孩子们喜欢的动画,了解当代孩子到底喜欢什么样的作品;还会去看他们的作业是什么样的,他们的课本是什么样的。通过这样的观察,对孩子的内心世界有了深入了解,然后我就开始动笔写‘米小圈’。”
  北猫还透露,最开始并没有“米小圈”这个名字,“我只是有一个大概的构思,想了很多很多名字,有一天我突然看到家里的甜甜圈,我觉得用这个作为主角的名字是一件特别搞笑的事。我灵机一动,就把我的主角名字定为‘米小圈’。”

一个IP成功的关键
在于人物塑造

  明琴认为,打造一个成功的IP,关键是人物塑造,这取决于作者对儿童文学是否热爱,对儿童的生活是否用心观察。“首先要看人物是不是有个性,其次,有了有个性的人物之后,怎么把这个人物塑造出来。还有如何取材和选材,怎样用每一个情节来塑造人物,以及价值观念的体现等都需要多加思考。”
  明琴还谈到,人物塑造最重要的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呈现。首先是图书的关注点,“因为童书的读者是儿童,要从儿童的关注点出发,而不是去解决大人想关注的问题。作为家长,关注图书的功效,主要是怎么能让小朋友少吵闹、好好吃饭,怎么把他们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能达到这类功能的书其实很多,但小朋友的关注角度不是这样的,这就需要我们去观察,然后通过童书去实现。”其次,还要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才是小朋友喜欢看的,也是最难的。
  对于IP如何打造,北猫有自己的见解。“很多朋友问过我这个问题:如何打造一个IP?我认为,IP可能不是打造出来的,不是拿着资金、做了很多事情,你就能打造出一个IP。实际上,恰恰相反,IP应该是从一个小点出发,例如写了一个故事,或者画了一个绘本,受到很多小朋友的喜爱——这是根。有了这个根,才能长出花朵。米小圈IP的根就是《米小圈上学记》,从这套书又衍生出其他米小圈图书。后来还有了米小圈音频节目。”
  目前,米小圈音频节目收听人次超过50亿。米小圈的两部舞台剧(《米小圈之李白白不白》《米小圈——来自未来的我》)已在全国各地演了上百场,还得到了北京文化艺术基金的大力支持,孩子们都非常喜欢。2019年,《米小圈上学记》同名儿童真人剧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第一动画乐园”栏目播出。2022年,腾讯重拍的《米小圈上学记》真人剧在央视8台和腾讯视频播出。

米小圈IP的国际化推广
正在推进

  米小圈不仅受到国内读者的喜爱,在海外也逐步建立起忠实的粉丝群。据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常青介绍,为了更好地对米小圈IP进行国际化推广,该社在对外授权中采用“品牌授权”的思路,同时在后续的编辑出版和营销环节给予海外合作方多方位支持,目标是协助海外出版商在本土打造米小圈品牌图书。
  常青认为,米小圈能够受到海外读者的喜爱和追捧,主要是因为它的内容反映了中外儿童成长中的共性问题。实践证明,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打破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屏障,赢得世界各地孩子的喜爱。米小圈这个中国孩子的成长故事,也可以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诚实友善、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文化价值传递出去,让海外儿童了解中国孩子,了解中国文化。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