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6 家园

用短片记录当代生活

华西社区报2023-10-26 21:24:13.0家园
  

□董晨晨

  对于从成都走出来的青年导演兰天星来说,纪录短片这种媒介有着独特的魅力。相比于动辄两小时的长片,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挑战导演用创新的方法、精炼的语言来展现主题。很多时候,导演要以点带面,捕捉两三个最重要的瞬间,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
  兰天星高中毕业于成都外国语学校,本科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在哈佛他主修视觉艺术,专攻纪录片方向,并参与了哈佛大学著名的感官民族志实验室研究工作。实验室致力于将纪录片制作与人类学理论和实践结合,通过影像来体验、观察和研究不同文化、群体的生活状态。他的毕业作品——一部短片电影获得了哈佛杰出学术作品奖“胡普斯奖”。
  毕业之后,他回国创作,以镜头纪录不断变化的当代中国。在《一个北方城市的特写》中,通过冰冻的松花江上人们的嬉戏游玩、冰雪大世界夜晚的冰灯展、剧场里的老歌合唱组合成了一幅北国风光的画卷。
  兰天星说,离家多年后,他想拍一拍成都,看那些小巷、街道是否还是记忆中的模样。《关于成都》这部作品用简单的几组镜头、几段回忆和旁白,勾勒出当时的情境和寻常的细节,拼插、集成了那个属于成都也属于作者的记忆。画面是现在的车水马龙,旁白是过去的讲述和怀念。声音和画面仿佛是一体的,又仿佛是游离的。这种模糊的感观冲击留给人更多的思考空间,让观众跟着镜头去体验,又不完全被镜头所束缚。
  兰天星的作品先后入选北京国际短片联展、德国卡塞尔纪录片展、瑞士温特图尔短片电影节等国内外重量级的短片和纪录片电影节。除此之外,他还入围了2018年西宁FIRST影展的训练营单元,在蔡明亮、贝拉·塔尔等蜚声国际的前辈导演指导下进行短片创作。
  在作品《情系木里十六载》中,兰天星用13分钟记录了电信在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开展扶贫工作的16年。短片以风景开头,突出木里的自然、淳朴,把这个受到美国著名探险家洛克盛赞的“上帝浏览的后花园”搬上荧幕,但在美丽的背后却是闭塞、贫困。在兰天星的镜头中,大山深处架起的一条条象征希望的线缆改变了村民的生活。短片内容丰富、运镜流畅,在不同景别的镜头组合中,建构出一种错落有致的节奏感。依靠着感官人类学的知识背景,兰天星纪录了电信的通信基础建设和其它扶贫项目如何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而木里发展的剪影也是中国农村扶贫成果的一个缩影。兰天星特别提到在凉山州木里县拍摄中国电信扶贫短片的经历,让他见到了故乡四川他所不了解的一面,更加深了他用纪录片作为工具更深入地探索祖国、探索四川方方面面的愿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如今,他在艺术之路上走得更加扎实、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