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 要闻

中国(乐至)第六届田园诗会将带来诗意碰撞

华西都市报2023-12-20 16:34:09.0要闻

乐至县2021戏曲进校园专场演出。乐至县委宣传部供图

  11月29日晚,四川省首届川剧汇演汇报演出暨颁奖活动在成都举行,由资阳市乐至县文化艺术中心创编排演的折子戏《劝夫》登台演出。该剧荣获2023年四川省首届川剧汇演优秀剧目(折子戏)三等奖,这是属于“乐至川剧”的高光时刻。
  12月21日,以“寻找田园里的诗和远方”为主题,中国(乐至)第六届田园诗会将如期而至,这是属于乐至的另一项重要文化文艺活动。此次田园诗会将把诗歌与川剧等元素相结合,邀请川剧大咖现场论道川剧的艺术魅力,解读川剧音乐如何演绎唐诗宋词。同时,乐至县文化艺术中心还将带来川剧咏诗展示《大美乐至 美在田园》,来一场诗意的碰撞。

川剧与诗歌结合 一场诗意碰撞

  “这是对我的肯定,更是对乐至川剧的肯定。”1965年,熊宗强出生于川剧世家,其外公、父母均是川剧演员。从小的耳濡目染,让他也走上了这条路。1979年12月,他考入当时的乐至县川剧团川剧艺训班,学习表演艺术(主攻丑角)。在川剧《劝夫》演出中,他扮演了主角邱元瑞。
  在接受采访时,熊宗强表示,《劝夫》属于川剧高腔,是传统折子戏──《归正楼》的一折,由乐至川剧团重新整理复排而成,上世纪80年代他就参与过相关演出。
  “老瓶装新酒。”对于即将在本届田园诗会上带来的川剧咏诗展示《大美乐至美在田园》,熊宗强这样形容。他说,川剧唱腔是固定式,可以把包括诗歌在内的各种词装进去,“通俗点讲就是谱好曲了,歌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变化,这也更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四川省文联主席、四川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在为观众带来的新春戏歌《春夜喜雨》中,用悠扬浑厚的川剧声腔表现诗词经典,配上杜甫草堂的优美画面,令观众耳目一新。他表示,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川剧是巴蜀大地上传承的戏曲艺术瑰宝,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是这些年来他的艺术思考和实践。
  熊宗强也憧憬着未来能把更多元素融入到川剧中,特别是把乐至田园诗会相关作品结合,创作出更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从“无乐不成班” 到传承弘扬国粹文化

  熊宗强可以说是乐至川剧的一个缩影。
  作为川剧资阳河流派的代表,乐至川剧素有“无乐不成班”的美誉。近年来,当地深入实施乐至川剧振兴工程,围绕川剧传承、保护、发展,在继承优秀传统剧目的基础上,紧扣时代主题,先后创作、排演出大型现代川剧《青年陈毅》、川剧联唱《昆高胡弹灯》、川剧歌舞《我爱你中国》、现代川剧《少年陈毅》等一批叫得响、留得住、传得下的现代川剧优秀作品。除了《劝夫》外,剧目《青年陈毅》2019年获评资阳市“五个一”工程奖,并参演四川省第二届艺术节,荣获参赛剧目奖。
  此外,为加强川剧表演人才队伍建设,破解乐至川剧艺术后继无人、传承乏力的困境,当地还打破传习教育和学历教育壁垒,积极探索川剧艺术人才“选、育、用”定向培养新模式,在省内县级院团首创川剧专业人才定向委培工作,与四川艺术职业学院联合定向培养青少年川剧人才23名,两名学员分获全国“小梅花奖”四川区第一名和第三名。今年4月,乐至川剧入选四川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名单,乐至县文化艺术中心被认定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基地。
  乐至县文化艺术中心主要负责人表示,未来将通过剧目创新、常态化举办川剧进校园、川剧进农村、川剧座唱等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以及加强川剧文化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等方式,推动乐至川剧繁荣振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陈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