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 少年派

“共享农场”租块地 “城市农夫”爱种菜

华西都市报2024-04-30 02:04:52.0少年派

大三学生在共享农场种花。

90后夫妻带着儿子一起为番茄苗除草。

  从大自然中获取“能量”,有人去公园,有人去徒步,也有人回到田间地头干农活。在成都,有这么一群“城市农夫”,周末时,驱车从城市来到一片“市”外桃源扎堆“种菜”。
  近日,“共享农场”在成都火出圈——农场主将承包的土地整合,市民再通过出租、认领的方式,在一方土地上进行耕种。
  为何劳作会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五一”劳动节前夕,我们走近“城市农夫”,了解他们的田园生活故事。

1

田园里“遛娃”种地提供乐趣和情绪价值

  4月27日上午10点过,李先生一家三口开车来到成都天府新区新兴街道的一处共享农场。在他们认领的土地上,番茄苗已经郁郁葱葱,有一两株,果实正在孕育……
  他们一家人认领的土地上,去年冬天种下的草莓,上周终于成熟了,“虽然长得慢,也不像市场上卖的那么大颗,但是自己亲手种的,吃起来会有特别的滋味。”李先生的爱人冷女士说。
  夫妻俩都是90后,一个是律师,一个做财会工作。在他们看来,顶着烈日在田间劳作是一种“短逃离”:“平时加班多压力大,周末,我们一定要抽出一天来种种地。”从去年开始,他们就做起了“城市农夫”,“在地里待一天,流一身汗,就是一种放松,而且还能吃到自己种的蔬菜,有身心都被照顾到的感觉。”冷女士说。
  对于这对夫妻而言,这里也是“新式遛娃”的好去处。“我们希望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冷女士说,比起旅游,在农场种菜,可以让儿子与大自然更亲密地产生联系。“他6岁时,都不认识葱和韭菜。这一年多的种菜经历让他慢慢认识了很多农作物。每次农场来了新朋友,他还会主动给人介绍。”
  市民严女士则是一位新手“农夫”。今年初,她和两位好友一起认领了一块90平方米的土地。“一周的脑力劳动,所有的焦虑和内耗,都在手握锄头的一瞬间消失了。”虽然满头大汗,但严女士却乐在其中。每周开车半小时,带着父母、女儿从城市到农田,“我觉得种地更多的是提供一种情绪价值,有田野的乐趣、亲子的互动、内心的满足。”

2


00后大学生:“回到”农场更能静下心

  “五一”假期前的最后一个周末,当同寝室的同学泡在图书馆里刷题时,杨阳选择去农场里打理她的花田。一个月前,她种下的向日葵已经发芽。“还试种了洋桔梗,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21岁的杨阳是成都理工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大三学生。“做管理,先从管理一块地开始吧。”大约两年前,因为参与线下活动,她接触到共享农场,并主动提出在农场帮忙。作为“报酬”,农场里的“边角料”土地,成了她的花田。
  杨阳认为在田园里让她学会静下心来。“每次回到农场,就不会那么内耗。”她脱口而出“回农场”这个词,“应该是打心里觉得,这是真正能够做回自己的一方天地吧。”
  进入大三,周围的同学都忙起来。“大家都在准备考公、考研,就连上专业课都在刷题。”杨阳也纠结过,“我要不要也跟他们一样?但又觉得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农场种花的经历,让她接触到香草精油领域,“觉得自己对这个蛮有兴趣,打算尝试一下,也正在考虑,是不是要学习一些农业或经济学方面的知识。”
  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杨阳却没有太多焦虑。“就像种花一样,需要付出努力,也要接受中途出现的任何问题以及风险。但首先,要种下一颗种子,如果遇到问题,就去解决。就算没有开出花,又有什么呢?日子还长着呢。”

3
多地推出“共享农场”受到“新农夫”喜爱

  “共享菜地”不仅在成都天府新区受到热捧,其实这种模式已在全国多地遍地开花,受到不少“新农夫”的喜爱。
  据媒体此前报道,在成都双流区、龙泉驿区都有类似的共享农场;在上海宝山区,也有相似案例,将荒地改造为共享菜园实践基地,供更多家长和孩子一同参与;在陕西西安也有小区将公共闲置区域打造为共享菜园……
  通过共享农场的方式,不少以前无人问津的荒地被重新开发出来。社区或者承包者,将这些土地平整后,再增加相应的基础设施,然后再划分,由自愿种地的市民租下、认领。这样,既合理利用了土地避免了资源浪费,也让更多市民周末有了好去处,享受到种地带来的乐趣和收获。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吴冰清 摄影报道
  综合极目新闻、陕西政协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