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6 主题策划-
A16 主题策划 下载PDF 上一版 |
A16主题策划
  • ·寒食过后是清明,风雅最是三月三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四月“民俗日历”

寒食过后是清明,风雅最是三月三

素材图据视觉中国。

清陈枚《月曼清游图》。

  元王振鹏《驭马踏青图》(局部)。

  进入四月,春日的明媚阳光似乎变得多了起来。在这万紫千红、芳草萋萋的春日,倘若不趁着春光正好,外出赏花游玩,恐怕就要错过这暮春的时日了。正因如此,在四月的众多传统节日中,踏青游春成了必不可少的民俗活动。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在宋代诗人吴惟信的一首《苏堤清明即事》中,就能够看到在盎然的春意中,游人出城踏青,笙歌鼎沸的热闹景象。而在四月,可以外出赏春的节日绝不仅止于清明节。现在,封面新闻奉上这份四月的“民俗日历”,快来春光中,感受传统节日的民俗魅力吧。

寒食时看郭外春,野人无处不伤神
4月3日寒食节(农历二月二十二)

  寒食节,是在中华大地上延绵了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但在当下,知晓寒食节的人并不多,只因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传说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立。“据史记记载,寒食节跟春秋时期的晋文公有关。晋文公名为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在晋国的王位争夺中,晋文公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但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甚至‘割股啖君’。后来,重耳励精图治,终成一代名君。”四川省传统文化促进会汉服专委会会员周昕说。晋文公归国为君侯,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焚而死。”
  介子推身亡后,晋文公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寒食节”。“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全国不准有烟火,只能吃冷的食物。这个节为什么叫‘寒食’?就是因为在当天民间不能吃热的食物,只能吃冷的食物。”慢慢演变到民间,也成为了民间扫墓祭祖习俗的由来。
  周昕表示,随着岁月的流转,到了隋唐年间,寒食节和清明节慢慢融合成了一个节日。“历史上,寒食节和清明节本就是不同的两个节日。但到后来,寒食节的扫墓等功能,被融入了清明节。所以,现在大家只知清明节,寒食节基本上没有人提了。”
  人们约定俗成不在清明节当日祭祖,而选在其前一日扫墓,也正因为寒食节的缘故。“这也是寒食节习俗,很好地保留下来的证明。”周昕说。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4月4日清明节(农历二月二十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的《清明》中,行人神情凄迷,烦闷不乐的神态,融入了清明凄迷的细雨中。的确,清明时节扫墓祭祖,缅怀先人,是个充斥着哀伤的节日。但也是在这一天,古人们踏青、植树、放风筝、荡秋千、蹴鞠,携一家老小出游,也是个欢乐明媚的节日。
  “从二十四节气来说,清明前后的阳光非常好,然后又有雨水,空气也清新。所以,古时清明节就有很多的户外活动。”周昕特别讲到“插柳”,这是清明节比较重要的民俗活动。
  “民间有句俗话‘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而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农事祖师神农氏的。还有一种说法,是‘驱鬼辟邪’。清明节本有着扫墓的功能,它其实也是跟农历七月半类似的‘鬼节’,民间相信柳树的树枝可以辟邪驱鬼。”
  此外,也有说法表示此习俗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相传,在介子推焚身于大柳树下后,第二年晋文公来祭拜时,发现被烧毁的柳树死而复生,晋文公当场折下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以后,群臣百姓纷纷效仿,清明插柳戴柳成为纪念介子推的一种象征。
  “但在唐朝末年,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而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剩下了插柳的习俗盛行不衰。”周昕补充道。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月
4日14日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黄帝的诞辰,上巳[sì]节则是纪念黄帝的节日。
  而说起上巳节的习俗,不少人肯定会想起王羲之的一篇《兰亭集序》,记载了上巳节时,王羲之与友人举行风雅集会的场面。而文中的“修禊事也”,也是上巳节重要的习俗——祓禊。洗濯去垢,消除不祥,叫祓禊。
  上巳还有不少风雅的习俗,如“曲水流觞”,其要求众人坐于环曲的水边,把盛着酒的觞置于流水之上,任其顺流漂下,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下,并赋诗一首,否则罚酒三杯。
  而鲜为人知的是,上巳节也是最古老、真正意义上的情人节。在这一天,古时的青年男女到野外踏青,河边泼水相戏,结伴游乐。更重要的是,可以自由择偶,并以芍药定情。
  “像花朝节、上巳节,都是年轻男女出游的节日。”汉服爱好者、汉风视界的负责人王瑞祺介绍说。

谷雨如丝复似尘,煮瓶浮蜡正尝新月
4日20日谷雨(农历三月初九)

  谷雨,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群芳谱》记载:“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这是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谷雨的习俗,自然也与农事活动脱不了干系。谷雨以后气温升高,毒虫害虫自然也日渐苏醒。于是,农家会在此时张贴谷雨帖,进行驱凶纳吉的祈祷。谷雨帖上面通常刻绘神鸡捉蝎、天师除五毒等形象或道教神符,反映了农户们驱除害虫及渴望丰收的心情。
  此外,谷雨也有“禁蝎”的习俗。据清光绪七年《增修登州府志》,在今山东蓬莱一带,谷雨这天便要“士民用朱砂书符 咒 ,禁 蛇蝎”。此外,古时中国沿海地区还有于谷雨时节祭海祈福的传统民俗活动。
  谷雨前后也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清 代 顾 禄 的《清嘉录》有载:“牡丹花,俗呼谷雨花,以其在谷雨节开也。谚云:‘谷雨三朝看牡丹。”’意为谷雨后三天看盛开的牡丹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