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5 要闻-
A5要闻
  • ·泸州医护人员接力迎战“德尔塔”
  • ·民警分6班24小时全天候守护
  • ·甘洛一茶楼1人被拘留5人受处罚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若有战,请用我”

泸州医护人员接力迎战“德尔塔”

李渊(左)和倪艳(右)。

  “若有战,请用我!”“服从安排,时刻准备着!”……四川泸州,自得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泸州市传染病医院开始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人,需要专业医护人员进舱工作,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工作群内就响起了无畏的请战之声。
  7月29日,重症医学科李渊医生入舱;8月2日,感染科倪艳医生入舱。他们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就已经作为入舱人员,战斗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泸州市传染病医院。这次入舱,西南医大附院人又一次将疫情防控的责任、救治病人的任务牢牢扛起。
  经过多日的连续工作,两位医护人员于8月11日出舱,进行隔离休整。同时,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尹德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王传辉两位医生接过接力棒,入舱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倪艳:
工作4小时,出完一整个夏天的汗

  7月31日晚,倪艳接到通知要去传染病医院一线支援,那个战场对她来说并不陌生,当被问到接到任务的心情时,她说,作为医院感染科的一名普通医护人员,当病毒来临时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有从容不迫的准备,同事们都是主动请愿,走上前线。“领导通知我时,心情有些激动,因为这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
  再次回到传染病医院战场,倪艳已经有一定的经验,对于消毒隔离、病房的环境、工作的流程也比较熟悉。不同的是面对的是“德尔塔毒株”,它的传播性更强,传染速度更快,病毒载量更高。这对倪艳来说也是全新的挑战,但是不打无准备的仗,来之前他们已经就最新的救治指南等进行了学习,就如何做好自身防护,防止感染等做到心中有数。
  除了新的毒株是挑战,不同的季节也是医护人员要面临的问题,夏天入舱,天气炎热,带着护目镜和眼镜,眼前很快就一片雾蒙蒙。气温较高,严严实实的N95口罩、防护服除了让行动笨拙以外,还让大家大汗淋漓,4个小时的工作,足以让倪艳快出完一个夏天的汗水。

李渊:
和病人更像是战友和亲人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李渊也是一名老将,再上战场,他说去年2月在附属传染病医院与新冠肺炎抗争的点点滴滴仍然历历在目。作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一员,作为一名有经验的一线抗疫医生,李渊说,自己能再为抗疫出一份力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与光荣。
  7月28日,李渊接医院通知让做好入舱准备,随即他简单准备了一些生活必需品,7月29日正式入舱参与新冠患者救治。德尔塔毒株来袭,病毒载量更高,传播指数更强,全国疫情防控形势再度严峻。尽管“敌人”再狡猾,全国上下也是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抗疫工作,全国人民配合疫情防控及疫苗接种工作,所有的医务人员尽心尽责救治患者。李渊悄悄地在心里告诉自己,“竭尽所能,患者不能在我手上出半点差错!”
  入舱后,李渊担任了舱内医疗组长,在详细了解在院病患的病情及目前的治疗方案后,立刻进入工作状态,投入了对病患的救治。在省、市治疗会诊专家组的指导下,他们共同制定患者的病理、心理的诊疗方案,做到“一人一策”,个体化、滴定式的治疗。
  不仅如此,医护人员还需要对舱内的医护人员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和掌握,要对院感防控进行管理和督促。每日早上查看病人时不仅要详细询问病情的变化,还要仔细地查体,更要做好心理的疏导,“有时候我们在一起,不像是医生与病人,更像是战友和亲人。”李渊说。
  泸州的盛夏无比热情,40℃的高温,对他们来说真是一次“烤”验,每次完成工作,脱下防护服时,里层的洗手衣都像水淋过似的,整个人都几乎虚脱。但是看到患者病情慢慢得到控制,脸上出现笑容的那一刻,这些流汗的医护人员觉得再多的付出也值了!
  经过传染病医院所有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病人正在逐渐康复,对此李渊满怀欣喜。他说,能为社会作出一点贡献,能为儿女做好榜样,才对得起这一身白衣。
  

黄黎 刘豫川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徐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