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3 要闻-
A3要闻
  • ·彭清华会见来川出席第十八届西博会的嘉宾
  • ·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全国巡展(四川站)启动
  • ·泸州龙马潭:监督发力 解决农贸市场乱摆摊问题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以多种形式讲述科技工作者的奋斗故事

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全国巡展(四川站)启动

▲9月15日,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全国巡展(四川站)·2021年四川省暨成都市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在温江启动。

◀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全国巡展(四川站)展览现场。
  活动主办方供图

  9月15日,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全国巡展(四川站)·2021年四川省暨成都市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在成都温江启动,陈俊武、卢永根、李保国、南仁东……一个个时代楷模的名字再次被叫响,他们的故事也不断被提及和讲述。
  主题展通过大量的影像资料、人物故事、历史物件等,集中展示我国几代科技工作者爱国奉献、求实创新、协同育人的英雄群像和崇高精神。
  活动现场还发布了成渝地区首批十佳科普研学线路,并向成都市首批科学美空间授牌。

大量珍贵史料首次亮相

  活动当天,恰逢“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逝世四周年。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的展板上,也记录了这位科学家的身影。
  “他是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也是贵州‘FAST’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和总工程师。他为‘天眼’项目耗尽心血,项目落成的时候却患上了肺癌。”一位专程前来观展的大学生告诉记者,他之前去贵州参观过这个项目,深感震撼,也为科学家们的奉献精神所感动。
  本次展览以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为主体,以科学家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为视角,设置“我爱你,中国”“无限风光在险峰”“协同攻关,甘为人梯”“接力精神火炬,奋进新的长征”4个展区,生动呈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重大进展和突出成就,展现了我国几代科技工作者在科研工作中热爱祖国、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和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其中有大量珍贵史料是首次与公众见面,包括刘东生1941年到1942年的地质考察笔记,吴文俊在1977年首次手算、验证“吴方法”的部分手稿,黄旭华作词作曲的《〇九战歌》手稿等。
  作为主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和我的祖国——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四川站)”把“我和我的祖国——中国科学家精神资料选展”“‘镜见创新:发现科学之美’主题影像展”合并进行巡展,展览将一直持续到9月28日。

采集工程启动568个采集小组

  据了解,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以下简称“采集工程”)是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由中国科协牵头,联合中组部、教育部、科技部等11部委共同实施的一项工程,于2010年正式启动。采集工程以学术成长经历为主线,重点面向年龄80岁以上、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老科学家。
  十年间,采集工程启动了568个采集小组,共计获得数字化资料31万件,实物资料13万件,视频资料52万分钟,音频资料44万分钟,出版科学家传记120册,从多角度展现了老科学家曲折丰富的人生故事和科研经历,反映了新中国科学家工作与科技事业发展的状况。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科协还组织开展一系列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的主题活动,包括“科学也偶像——科学家精神微视频征集活动”、“追梦身影”系列专题片等,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为新时代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打下强有力的精神根基,在孩子们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

成渝十佳科普研学线路发布

  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是创新发展的两翼。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研学教育产业协同发展,充分发挥两地科协职能和科普资源优势,着力构建高效的科普研学平台,促进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成渝联手推选出首批成渝地区十佳科普研学线路。首发路线分7大类别,包含科技探索、农业、运动健康、智能制造等。
  同时,为满足市民更多元的科普需求,进一步深化科普阵地建设,成都市科协在全市范围内评选出首批十佳科学美空间。
  此外,为鼓励全社会参与科学传播的积极性,活动现场还正式启动成都市十佳科普志愿者、十佳科普作品和十佳科普自媒体推选工作。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杨晨

成都首批科学美空间名单

  即刻反应·应急安全体验基地(郫都区)
  成工新邨众创空间
  拾野自然博物馆
  稻乡渔歌-乐农学院
  厚德福花溪农场大自然探究科普基地
  成都淮州机场航空航天科普研学教育基地
  立巢航空博物馆
  成都哈工大机器人科普教育基地
  金牛区沙河源街道新桥社区光影主题科普馆
  天府新区第一再生水厂水环境科普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