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9 四川-
A9四川
  • ·李调元为何呕心沥血刻印《函海》?
  • ·成都开展道路客货运输突出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
  • ·大数据大“智慧” 让监管晒在阳光下跑在风险前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李调元为何呕心沥血刻印《函海》?

“名人大讲堂”移步德阳罗江博物馆,请民俗专家袁庭栋现场解析

李调元是“清代蜀中三才子”之一。

  提到蜀中古代大文豪,无论如何绕不开“清代蜀中三才子”之一的李调元。这位百科全书式的才子身兼数职,是藏书家、美食家、戏曲理论家,对于弘扬四川本土文化最大的贡献,则是以平生之力收集了大量典籍,编辑刻印了《函海》。
  家境优渥的李调元为何呕心沥血刻印《函海》?这套著作对于四川文化复兴有什么重要意义?9月22日下午2点,著名学者、民俗专家袁庭栋将做客“名人大讲堂”,在德阳市罗江区博物馆坐而论道,以“李调元在四川文化复兴中的历史地位”为题,分享李调元在整理蜀学文献特别是刻印《函海》这件大事上作出的贡献。
  李调元以平生之力收集了大量典籍,建立了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万卷楼。虽然万卷楼后来毁于战火,但其藏书在整个清代仍然位居四川的榜首。后人谈及李调元,无不谈及《函海》,但在袁庭栋看来,李调元并非普通的藏书家,将其放之于清代四川文化复兴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更能发现其特殊的价值。
  李调元父子两人爱书成癖,特别喜欢藏书,只要遇到前朝珍稀本、善本,不惜重金求购。李调元的父亲李化楠在浙江、河北任知县、知府时,遍购古今珍贵书籍。后来李调元从浙江省亲返川,将父亲所购书籍装船航行数千里运回老家入书库。工作之后,购买珍稀、善本书籍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嗜好,“所得俸,悉以购书”。
  一生爱书的李调元,深知一个地方文脉能否兴盛,与当地的少年有没有书读密切相关。只要有机会,他就要搜求各种典籍,刻印他认为重要的书籍。早在他29岁时,就与好友共同编印过《李太白集》,并为之写序。在北京做官的时候,受到编辑和刻印《四库全书》这件事的刺激,他尽其全力编辑和刻印《函海》,这期间,他遭受了极大的人生灾难,仍然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将所刻版片全部运回四川,继续努力,前后历时十年才完成这一浩大的工程。
  “他为什么要在千难万苦之中呕心沥血地编辑刻印《函海》?为名吗?他已经名满天下。为利吗?他没有卖过一部。”袁庭栋对李调元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赞不绝口,称他刻印《函海》纯粹是因为“川中书少”,出于对乡土的热爱。
  李调元在序言中写道:“盖不特书之为海,而人之化于书亦视乎海也。夫人生而稚,沌沌尔,及渔经猎史,珠唾锦心,则蒙也而化为哲;里居而窭,漠漠尔,及鹄荐蛟腾,金章丹毂,则晦也而化为显。”由此可见,他刻书的目的是让无数的孩子逐渐开化,不断成长,在经史子集之中学习与掌握最华美的诗文、树立与实践最崇高的理想,从而成为报效国家的杰出人才。可喜的是,他的抱负在蜀中大地上得以实现。
  《函海》有多少个版本,在清代一共印刻了多少部,为何在清代四川刻书中首屈一指?9月22日,“名人大讲堂”移步德阳市罗江区博物馆,袁庭栋将在这里登台开讲。封面新闻APP也将在当天同步直播,不能亲临现场的读者可以围观封面直播,精彩不容错过。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