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4 要闻-
A4要闻
  • ·教师节的仪式感暖心又走心
  • ·他们愿做学生探索世界的“望远镜”
  • ·9年远程教学 让4万多学子受益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浙川山海情续写教育新故事

他们愿做学生探索世界的“望远镜”

方润根辅导学生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从浙江到四川甘孜,跨越2000多公里,组团式教育帮扶开出希望之花。9月10日,我国第39个教师节,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在泸定中学、道孚中学和丹巴高中的几位支教老师,请他们分享支教路上的故事。

带孩子们捕捉“天宫”浪漫

  今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当中国空间站经过四川甘孜上空时,这精彩一刻被泸定中学孩子们提前架好的天文望远镜尽收眼底,孩子们欢呼雀跃,用观星小程序拍下中国空间站的珍贵影像。乡村孩子捕捉“天宫”的浪漫,来自泸定中学校长方润根的突发奇想,为了让科学精神在孩子们心中发芽,他找到公益团队,历时5个多月,敲击了7799行代码,终于实现。
  方润根来自杭州学军中学,他说:“我来泸定中学这一年,学校在师资培养、制度建设、学风养成等方面投入很多,见效明显,相信未来会有更好的收获。”

做学生探索世界的“望远镜”

  来自浙江艾青中学的张璐,目前是丹巴高级中学的生物教师。出发去甘孜时,她的孩子刚3岁,支教梦则萌芽于一次探亲。
  “2021年我到西藏那曲高级中学探望在那里支教的丈夫,并有幸给学生上了一堂期末复习课。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和淳朴厚重的民俗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暗暗在心里对自己说,‘如果有机会,我也去支教’。”2022年,当丈夫结束支教后,张璐来到了四川丹巴县。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夫妇二人设计了深度融合的“线上线下同课同上”模式。两人分工合作,丈夫负责线上的课程开发、教学设计、知识讲授、重难点解析等任务;张璐负责线下的课堂组织、即时点评辅导、个性化指导、课堂总结等任务。
  张璐说,教师是孩子们看到外部世界的“望远镜”,是帮助他们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引路人”。她希望孩子们学到知识后走出大山,然后再回报家乡。
  来自义乌市第六中学的何炜,担任了道孚中学校长一职。在此之前,他结束援疆支教不到一年。在道孚中学,他建起了“金老师”“郫老师”工作室,通过推广浙江金华和四川郫都先进的教育理念,探索破解教学瓶颈难题,同时在浙江义乌、四川郫都建立了教师跟岗学习基地。他还从浙江争取到了175万元帮扶资金,用于学校取暖、热水项目建设,为师生提供更好的保障。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