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2 浣花溪-
A12浣花溪
  • ·一封迟收的邮件
  • ·“深圳墟”的主播们
  • ·广告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深圳墟”的主播们

  

□石维明
  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从深圳东门老街“东门町美食城”走出来。夏日热风拂面。在明亮或柔和的灯光下,广府骑楼和岭南建筑逐一显现。白日艳阳下的东门老街此刻熙熙攘攘,歌声、乐声、嬉闹声此起彼伏,“烟火气”扑面而来。
  每走几步,便有年轻的男女主播支着灯架、手机等设备在进行直播,抖音二维码挂在胸前。
  一个姑娘声情并茂地演唱邓丽君歌曲《我只在乎你》,引来若干人拍照片、拍视频。一个头戴花头巾的汉子,卖力地跳动,脸上、额头上汗珠密布。一个女生头戴艳丽的花儿,身着汉服,正在架设户外直播设备和补光灯。几个小伙子翻筋斗、倒立,时不时冲到三脚架上的手机镜头前说两句:“谢谢大哥捧场”“再来几个后空翻?好的,没有问题!”
  一个穿着长筒皮靴的女士正在表演劲舞,她扭动身姿时长发飘散,动感十足。另一名戴墨镜跳劲舞的女士,服装奇特,衣衫左边无袖,露出脖子、肩,右边是长袖,左脚是长裤,右脚却又是短裤。距离她身后不远处的街头,高耸着大型电子广告牌,“想红你就来”的字幕,向路过的人们发出邀请。
  有人扛着“喜哥来了”的牌子走过来,只见穿夹克衫、留平头的喜哥手持外置麦克风滔滔不绝向路人提问:“‘日出江花红胜火’下一句是什么?”“‘疑是银河落九天’的上一句是什么?”一名被他拦住的正在遛狗的妇女,对着话筒说;“我知道。但我就是想不起来……”引发一阵善意的笑声。
  喜哥左臂上有一个黄色圆形标识,上面写着“东门步行街直播”字样。我向举牌的喜哥助手询问,助手解释,从今年元旦起,在深圳东门老街直播实施报备登记,主播签署《文明公约》《户外网络直播承诺书》,才能领取“工作证”进行直播。
  另一边,一个身材瘦弱的小姑娘,结束了热舞直播,疲惫地坐在花坛边,取下假发和假睫毛,正在喝水。我和这名叫“橙子”的主播闲聊了几句,得知她两周前刚从家乡辽宁沈阳自驾5天来到深圳,在东门老街安营扎寨进行户外直播。“东门老街对待户外直播包容的氛围,是吸引我来的原因。外省的很多主播正是看中管理者的善意和宽松才选择来这儿。”
  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深圳河与支流大沙河、双流河、清水河冲刷出一片平坦的谷地,深圳墟正好位于谷地中心,土地肥沃,贸易繁荣。“圳”的繁体字为“甽”,“圳”乃“田边水沟”,“深圳”就是“田边的深水沟”。
  明万历元年(1573年),东莞县分立新安县,县名取“革故鼎新、去危为安”之意,治所位于南头。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新安县志》卷三地理志“墟市”一节中,记载有“深圳墟”;卷八兵刑志的“墩堡”一节,载有“新安沿边奉设墩台二十一座……深圳墩台,一座。”这是目前可见最早关于“深圳”二字的文字记载。
  明初沿海设防,建立卫所,下设“墩台”,作为派出哨所。这些边陲哨所,明末逐渐成为人口集中的“墟”,即集市。北方人说的“赶集”,南方人说的“逛街”,也就是客家人所谓的“趁墟”。清乾隆、嘉庆年间(1736年-1820年),“深圳墟”已成为繁华的商贸中心,有东、南、西、北四门。每到农历二、五、八“墟日”,热闹非凡。
  1911年10月,广九铁路通车后,“深圳墟”成为交通枢纽,经由罗湖往来广州、香港两地的人员骤增,物流也日益繁忙,各墟市商号、店铺应运而生。1913年,新安县改称宝安县。1931年深圳镇设立,为宝安县下辖镇。1953年,宝安县政府从南头迁深圳镇(深圳墟)。1979年,宝安撤县设市,并以当时县治所在地深圳镇(深圳墟)命名为深圳市。1980年建立深圳经济特区。
  先有深圳墟,再有深圳镇,再有深圳市。“深圳墟”是深圳的根。
  在当地人看来,在深圳新商圈、新综合体不断登场,城市的中心或者说重心逐渐西移的情况下,“深圳墟”似乎逐渐失去了吸引力。但是,忽如一夜春风来,“直播”闪现,主播云集,为“深圳墟”贴上了新的标签,给“深圳墟”这几条550年的商业老街增添了新的时尚和活力,也带来了新的流量与人气。
  正是傍晚,“东门墟”摩肩接踵,“趁墟”的小姑娘、小伙子结伴而行,左手拎着从临街商铺淘得的价廉物美的时装,右手举着几串刚从铁板上烤好的散发着香味的鱿鱼,挤进一名载歌载舞的主播场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