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3 医养-
E3医养
  • ·冯益身用心守护群众健康31载
  • ·“患”位思考 医护人员沉浸式体验“看病”
  • ·共建医联体 义诊送健康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有困难就找老冯嘛!”

冯益身用心守护群众健康31载

冯益身为群众进行健康宣教。

  “我们要持续开展精神卫生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组建心理健康宣教员队伍,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不断加大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力度,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5月9日一早,成都市双流区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冯益身和相关医护人员讨论着健康科普活动的推进情况。
  比起“冯院长”,他更喜欢大家亲切地称呼他“老冯”。今年是老冯从医的第31个年头,他说:“我出生在大巴山的偏远农村,父母给我取名冯益身,一是希望我身体好,二是希望我能成为一名医生。我凭借着努力走出山区,真的成为一名医生,而且一干就是大半辈子。”

走出山区扎根基层

  2008年,老冯作为高级人才从巴中市通江县医院引进到成都市双流区永安镇卫生院(现双流区第二人民医院)。当时他已是一名有着丰富经验的外科医生,面对麻醉和外科专技人员不足的困境,老冯一边“招兵买马”,一边“身兼数职”,病房、手术室两头跑。在他的带领下,医院外科团队逐渐壮大起来。
  2013年夏天,老冯为一名患急性阑尾炎的年轻女孩做了阑尾切除手术,术后女孩很快康复,但肚子上长长的刀疤让她很苦恼,这事让老冯感触很深,“当时腹腔镜手术在大型三甲医院和区级医院已非常普及,但在基层卫生院开展腹腔镜手术如同‘天方夜谭’。”对此,老冯没有打退堂鼓,在团队的努力下,仅用不到一年时间,“天方夜谭”就变成了现实。在老冯“以病人需求为导向”的坚持下,医院外科从最开始只能做简单的外伤缝合,发展到可以做开腹手术,后来可以成熟地完成腹腔镜手术……集腋成裘的点滴变化,老冯和同事们努力了6年,“我从山区走出来,深知基层老百姓对优质便捷医疗服务的渴望。我们多做一点,就让群众就医多安心一分!”

服务“精卫”步履坚定

  2022年,双流区筹备开诊区精神卫生中心,老冯受命担任区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一方面,他要协助推动区精神卫生中心尽快开诊以填补区级精神卫生诊疗空白;另一方面,又要推动与区精神卫生中心一套班子管理的公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质量发展。在他的积极协调下,打通了与区“一中保”等上级医院在影像、心电会诊和CT远程会诊等方面的合作路径,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对于疑难杂症的诊断精准性;在他的努力下,组建了呼吸康复医护团队,打造了集专科治疗与肺功能锻炼康复护理工作于一体的特色专科,提高了慢性病人康复治疗的获得感;在创新方面,老冯狠抓创新改革决策的落地落实,整合中医门诊、中医康复治疗等多个科室,打造了中医综合诊疗区,促进中医门诊、住院一体化管理,推动中心中医药特色专科高质量蓬勃发展。
  2023年5月,双流区精神卫生中心顺利开诊。在老冯的对接下,医院与民政、公安、残联、各街道等建立了联动工作协同机制,确保重精患者和存在肇事肇祸风险的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开诊两个月,中心便被市卫健委纳入了第一批“成都市心理云地图”名单,同年12月还与西华大学建立了校地合作。他说,“人才是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活水’,多让大学生深入基层、参与基层,明白老百姓需求,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明确奋斗目标,同时学生的建议还能够帮助我们改善服务。”
  冯益身现分管成都市双流区精神卫生中心、公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医疗工作,“营造对特殊人群的尊重、关注、关爱的健康服务氛围”是他作为精卫人的初心。精神疾病需要尽早干预,然而不少公众对精神心理问题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精神疾病是“娇气”,因此不及时就医而造成严重后果。为此,双流区精神卫生中心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开展精神卫生科普活动,在家庭、学校、社区营造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的良好氛围。
  “多听、多看、多想患者的需要,有困难就找老冯嘛!”这句老冯时常挂在嘴边的话语,虽质朴无华,却总能给予患者和同事力量与安心。“我叫冯益身,也是‘冯医生’,还要做‘冯一生’,守护群众健康,把一生献给基层的百姓。”老冯坚定地表示。
  华西社区报记者 李思佳 图据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