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5 乡村振兴-
E5乡村振兴
  • ·造民宿修道路 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 ·稻香田园音乐节 奏响乡村农文旅融合交响曲
  • ·游客与村民同台竞技 彭州“村迪”火爆出圈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造民宿修道路 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彭州农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野行”营地。

隐熙小筑民宿由闲置民宅改造而成。

  乡村民宿是乡村旅游的新业态,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近来,因高温天气来到山野避暑寻求一丝清凉,成为不少人的出游选择。在彭州市白鹿镇白鹿顶村,伴着鸟鸣山幽的葱茏,青山绿水间能看到一方精致的露营营地,这便是“野行”营地。
  “野行”,名字来源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野行》。这里森林覆盖,负氧离子含量高,凉爽宜人,晨起看日出观云海,夜晚看满天繁星。这里没有城市的燥热,有的是森森凉风带来的舒适。趁着暑假,来自重庆的钟琴一家,在朋友的介绍下自驾到了这里。“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与大自然为邻、与山风为伴,微风徐徐吹来,真是太惬意了。”
  据了解,“野行”营地由一处闲置荒地改造而成。占地约30亩,有露营平台13个、生态栈道约500米,总投资约300万元。营地作为白鹿顶山地度假生活体系的重要驿站,同时也是乡村技能人才孵化基地,可提供围炉煮(冰)茶、水果茶、手工咖啡、帐篷天幕租赁、无人机送餐等服务,游客也可以参与公益环保项目——捡拾白鹿顶上的白色垃圾来这里兑换礼物。“营地投入运营后,预计村集体经济每年增加10万元收入。”白鹿顶村党总支书记陈贵静表示。
  项目建设是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乡村振兴的“压舱石”“顶梁柱”。“野行”营地是彭州众多乡村振兴代表项目之一,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良好的口碑,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享受美景,收获惬意。近年来,彭州以项目建设为 抓手,充分发挥农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民俗文化和特色地域优势,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拓宽乡村产业发展渠道,把农村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胜势,充分激活乡村的各类要素,让农村释放活力,赋能乡村振兴。
  葛仙山镇熙玉村的隐熙小筑民宿是由闲置民宅改造而成,位于熙玉村千亩梨园之中,是当地特色民宿之一,外观与千亩梨园相融合,巧妙融合了川西民居的传统韵味与现代设计的简约美学。2020年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熙玉村积极争取彭州市乡村振兴先进镇奖补资金,并自筹资金,对闲置民宅进行全面改造。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当地企业家对该民宿开展合作运营,打造成一处集餐饮、品茗、住宿、小型会议等功能为一体的乡村精品民宿,不仅为熙玉村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还带动了周边群众积极参与风貌整治及民宿建设,促进了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通济镇花溪村利用乡村振兴资金改善环境,吸引民宿与露营项目,带动就业与投资,探索康养新模式,改造闲置房屋,增加集体收入,村民主动参与,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九尺镇昌衡村将废弃猪圈转化为手工作坊,不仅增加了就业,还开发出了特色手工美食,如青团、文武粽、家风月饼等,既创造了经济价值,还传承了地方特色文化。同时,国学课堂的设立,为孩子们搭建了传统文化的学习平台。隆丰街道万皇村大蒜博物馆,不仅展示大蒜种植历史和文化,还是乡村旅游新景点,既传承文化,又推动产业发展。
  除了带来直接经济收益,彭州乡村振兴项目还聚焦道路建设和产业道路提升,如敖平镇友谊村、丽春镇景林村、葛仙山镇万年社区等,通过改善交通网络,为农产品运输、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便利。
  “这些项目不仅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还改善了乡村的基础设施,促进了农商文旅融合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加大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元投入机制,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跑出发展‘加速度’。”彭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华西社区报记者 李玥林 彭州市农业农村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