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 浣花溪

三岔路口的指路人

华西都市报2021-04-29 17:47:25.0浣花溪
  

□杨力
  鲁福开了一家小店,小店只卖水、瓜子之类的,里里外外十分简陋,明眼人一看就不像是在做生意。
  你说对了,这鲁福开店只是一个幌子,真正赚钱的手段是指路。这里是一个通往殡仪馆的岔道口,前去送葬的车子初次经过这儿,往往找不着北,需要问路。不问路不行啊,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送葬走不得回头路,否则会不吉利。虽然有些迷信,但大多老百姓都信,司机更在乎这个。鲁福瞅准这个空子,在这里搭了个棚子,竖了一块“十元问路”的牌子,生意还挺不错。
  这天,一辆出租车停在小店前。副驾上下来一个脸绷得紧紧的年轻人,一看就知道有什么闹心事把他噎着。他几步跨到鲁福跟前,“啪”地往桌上放了一张百元大钞说:“大哥,待会儿若是有与我年貌相当的人来问去殡仪馆的路,你就指相反的方向。只要你依了我,改日定有酬谢!”不等鲁福搭腔,年轻人说罢就奔回出租车上,往殡仪馆去了。
  鲁福听得莫名其妙,他在这儿指了大半年路,还没遇见过这类怪人。年貌相当,不就是兄弟吗?既然是兄弟,却要指相反方向的路,分明是在“咒”别人啊,难道兄弟间有什么过节?
  鲁福还没想明白,一辆外地出租车风尘仆仆而至。车子到了店前,停了下来,副驾下来的年轻人,果然与先前那位年貌相当,但看上去略长一两岁,脸上少的是怨气,多的是沧桑。
  年轻人掏钱给鲁福,问去殡仪馆的路。鲁福想了想,把钱推给他,不冷不热地说:“你自己找路吧,本店今天歇业,不问路!”鲁福这样说,心头却在想,我虽然不告诉他方向,但也不能指相反的路,凭白无故,怎么好咒别人啊。
  年轻人吃了闭门羹,满脸焦灼,只得退回车上。可车子刚发动,他又猛地从车上跑下来,来到鲁福面前,“扑通”跪下,嘶哑着嗓子说:“大哥,你行行好,给指条路吧!你不说,司机不肯开车呀!”
  鲁福哪见过这阵势,为了问路,连面子都不要了,这两兄弟真是一个比一个怪。鲁福摸着兜里那张百元大钞,迟疑地问:“你这是干啥呢?我一个只求填饱肚子的小老百姓,消受不起如此大礼!”
  年轻人跪着不起,焦灼的眼里甚至涌出一星点泪花,急切地说:“大哥不知,我再耽搁,就赶不上母亲火化的时间了。请你理解一个儿子想最后看一眼母亲的那颗心吧!”
  鲁福心弦不由一动,兜里那张钞票好像一下轻了许多。他坚持不收那再次递过来的10元钱,为年轻人指了去殡仪馆的正确方向。做完这件事,鲁福感到一种说不出的沉重。
  一周后,一辆小车开到小店前,是那两兄弟,其中年龄稍长的穿着军装。他们走到鲁福面前。鲁福一脸惊恐,生怕对方是来问罪的,穿军装的大哥笑着宽慰说:“你别怕,我们兄弟是来感谢你的。一来你那天及时指路,圆了一个儿子的孝心,二来你指了一条正确的路,解开了兄弟间的疙瘩,成全了我们的兄弟之情。”
  原来,这兄弟俩从小失去父亲,母亲含辛茹苦将他们一手拉扯大后,哥哥参军,弟弟工作。母亲弥留之际,弟弟无数次打电话催哥哥回来,哥哥因正在参加演习未能如愿。
  母亲去世时,嘴里一直念叨着哥哥的名字,这让弟弟悲痛之余生出怨气。在火化母亲那天,匆匆赶至路口的弟弟不希望看到哥哥,故意要鲁福指一个相反方向,幸好鲁福在最后关头放弃“原则”。重新理解了哥哥的弟弟,真心希望和哥哥一道来感谢他们的“指路人”。
  弟弟刚说完,鲁福却号啕大哭起来,跪下磕头念叨:“妈妈呀,我把您丢在家,不愿留下来尽一点孝心,跑出来挣这种不明不白的钱,我不是人啊!”
  数日后,过往车辆发现,路口的简陋小店撤得一干二净,那个指路人一去无踪。唯一留下的是那块“十元问路”的牌子,木牌上用箭头标明去殡仪馆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