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磷石膏堆场绿草如茵。王攀摄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王攀
8月20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在德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德阳经开区)八角井街道照桥村和工农街道千佛村交界处看到,曾经堆放得像小山一样的磷石膏已消失不见,生长茂盛的狗尾巴草等植被让这片土地重新披上了绿装。
德阳经开区生态环境和应急管理局生态环境科科长米运剑告诉记者,这片140多亩的土地上,曾一共堆放了约140万吨磷石膏,经过整治,如今磷石膏变废为宝,同时周边的土壤、地下水的各类指标也都达到相应标准。位于德阳城区一环路一侧的这块土地,已成为未来城市蓝图的一部分。
磷石膏是磷复肥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主要成分为二水硫酸钙,是一种可替代天然石膏的再生资源。但由于产量较大,综合利用途径有限,我国磷石膏综合利用率仅为20%。
磷石膏大量堆积,一方面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另一方面,其含有少量磷、氟、硫酸盐等物质,如管控不善,这些物质可能随雨水等渗透流出堆场,对周围土壤、地下水、河流等造成污染。
米运剑说,约140万吨的磷石膏是长期堆积形成的。“1998年之前,这里是德阳市化工厂的磷石膏堆场,当时堆放了几万吨,占地8亩。1998年,化工厂破产被龙蟒集团收购,改组成为德阳龙蟒磷制品有限公司,此后这里就成为龙蟒公司的磷石膏堆场。至2013年公司搬迁,共堆放磷石膏约140万吨。”他说。
米运剑记得,曾经,这里的磷石膏堆得像小山一样。“长期堆放于此的磷石膏,钙化后变得非常板结,堆放地连草都长不出来,同时清运磷石膏也成为老大难问题。”他说。
针对磷石膏数量多、占地面积大这一难题,当地将其列为重点工作推进,并召开多次专题会议加快规范化整治,同时多次指派工作人员到现场检查督促,推动负有主体责任的龙蟒公司按相关标准进行整治。在市、区两级部门的督促下,龙蟒公司于2017年编制了规范化整治方案并按照方案开展规范化整治。2018年4月,磷石膏堆场规范化整治项目通过专家验收。
记者看到,整治后的堆场外,如今还存在着一些墙体。“挡墙、导流沟、沉淀池等整治设施,主要作用是将磷石膏牢牢圈定在堆场范围内,防止污染向周边扩散。”米运剑说,“我们每个季度都会对周边地下水水质进行监测,没有发现指标异常。”
但是,在处理、堆放、装卸、运输等环节,还是短暂出现过扬尘污染。“为此,德阳经开区管委会多次发函督促并现场检查,龙蟒公司立即加强了扬尘污染防治管控,覆盖了防尘网,加强了货运车辆管理,增加了雾炮机等抑尘设施,扬尘污染很快得到了有效控制。”米运剑说。
面对超百万吨的磷石膏,当地分析认为,要根除磷石膏堆场的环境安全隐患,必须做好综合利用工作。为此,当地落实专项资金,激励龙蟒公司加快综合利用进度。龙蟒公司采取将磷石膏加工成水泥缓凝剂等方式,让其变废为宝。
历经4年整治,2021年5月,磷石膏堆场综合利用整治完毕;6月,整治单位对土壤污染状况展开调查;7月30日,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通过德阳市生态环境局组织的专家评审。报告显示,磷石膏堆场附近的土壤和地下水监测结果均达到相应标准。
如今,该堆场已完成废渣清运、堆坑填埋工作,并对场地进行了覆土。8月20日下午,记者在现场看到,绿色植被已覆盖了这一区域,几乎没有裸露在外的土地。
位于成都市以北的德阳市,坚定向南发展,而这块堆场就位于德阳市中心城区以南。记者从德阳市有关方面获悉,目前,这块土地已获批为商住建设用地,为德阳高铁南站片区规划建设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未来,这里或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活力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