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 四川

公共服务满意度位列全国第一

华西都市报2021-08-24 01:46:32.0四川

在成都仰望雪山,已成为晴好天气下成都人的日常。杨涛摄

锦江区工作人员正在为老人讲解养老服务。

  雨过天晴,“雪山下的城市”再次刷屏成都人民的朋友圈,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一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其背后的高质量公共服务。近日,成都又拿到一份分量满满的成绩单:日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报的2020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结果,在全国31个省(区、市)共110个监测城市中,成都以83.72的高分位居2020年度全国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第一位。
  这样的高分,成都市如何做到的呢?背后又有哪些底气?正值“十四五”开局之年,成都正深入推进“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建设,为市场主体成长创造发展机会、为市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体验、为青年人群创新创业提供广阔舞台,让公共服务更加公平可及。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罗田怡杨金祝

超过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成都首登全国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榜首

  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是衡量城市公共服务水平高低的综合性指标,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也是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保障。
  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涉及公共教育、公共就业、医疗服务、社会保障、公用事业、生态环境、公共交通、公共安全、公共文化、公共体育、养老服务、政务服务12个方面。而在这一轮评比中,成都的表现也相当亮眼,在医疗服务、公共文化、公共体育、养老服务领域满意度得分全国第一,在公共教育、生态环境、公共安全、政务服务领域满意度得分位居前三,其他领域均位居全国领先水平。
  据监测结果显示,2020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总体满意度为79分。从各省(区、市)看,四川省以81.51分位居全国31个省(区、市)第六位;从各监测城市看,成都市以83.72的高分居于全国110个监测城市第一位,超过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这也是成都在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中的最好成绩,是个‘跨越式’的提升。”成都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以来,成都市委市政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应对疫情冲击、保障人身健康、促进复工复产、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获得了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同时,也正是成都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并连续12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的有力印证。
  “这样的成绩很不容易。一方面说明,政府在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深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一方面也说明,人民群众对于实现自己的权益方面是比较满意的。”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夏志强说。

推窗见雪山 生态文明建设获点赞

  高质量的公共服务,离不开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在成都,市民能享受到一种幸福——推窗见雪山。
  8月1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点赞成都空气质量改善。他表示,这几年,不断地有同事、朋友给他发来图片,就是在成都的家里窗户边拍的西岭雪山,清清楚楚,“如果你运气好,偶尔还能拍到百公里之外的贡嘎雪山。”
  幸福生活离不开生态环境治理的系列举措。2017年以来,成都通过持续深入实施“铁腕治霾”和大气污染防治“650”工程,让成都“蓝天常见,雪山常现”。2020年成都市PM2.5年均浓度为41μg/m,较2015年累计下降36%。
  与此同时,成都扎实开展“全域增绿”行动,大力实施成都“增绿十条”,全面推进全域增绿,高标准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环城生态区、天府绿道等重大生态工程,构建生态区、绿道、公园、小游园、微绿地五级城市绿化体系,打造“绿肺、绿道、绿轴、绿环、绿缀”生态空间。
  近日,成都市公园城市局发布消息称,截至目前,环城生态公园累计建成绿道493公里,环线100公里一级绿道贯通94公里,生态绿地从80多平方公里增加到120多平方公里。同时,结合环城生态公园周边规划建设100个未来美好生活社区,优化人口分布,提高生活宜居性,丰富市民美好生活场景。
  其中提到,将以人为本,打造幸福美好生活体验区。优化环城生态公园及周边区域总体规划,让环城生态带成为公共服务带、绿色消费休闲带,吸引市民拥抱公园居住生活,为市民创造全新生活体验空间。加快推进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公园城市会客厅、大千博物馆、弘美术馆等重大生态惠民项目。
  “在成都,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我们的幸福生活兜底,心情愉悦地在这里生活、工作。”有成都市民感慨。

加强养老服务保障 家门口享受到专业的服务

  这次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测评中,养老服务领域满意度得分全国第一。近年来,在养老服务领域,成都越来越多的集全托、日托、助餐、医养结合、康养服务等多功能社区养老综合体正在逐渐呈现。老人们在“家门口”便能享受到住养、康复、护理等全方位、专业化的服务,满足老人的不同需求。
  记者了解到,《成都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草案)》已编制完成,在未来5年,成都将加快构建与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相适应的兜底性、普惠型、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
  目前,成都锦江区针对老年人制定了开通锦江区老年人社保专线、设立老年人爱心窗口、进入养老院和日间照料中心展开专项服务等七项措施,为他们提供贴心、暖心的社会保障服务。
  同时,全面梳理锦江区80岁以上享受养老待遇人员名单,安排所属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主动上门为其开展待遇资格认证。
  在成都郫都区,正在积极筹备打造千亩养老社区。目前,郫都区正加速建设位于友爱镇的中铁春台文旅度假中心项目。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100亩,以田园生态康养为主题。
  “在每个房间内,我们都进行了适老化设计。包括家具和墙体都经过圆角化处理,避免因尖角而给老年人带来安全隐患;厕所采用仰俯角度可调节的梳妆镜,方便老年人使用。”项目负责人介绍,预计年底前,一期第一批次的157套房将投入运营。届时,老人们可以在铁路餐吧里一边享用田园绿色果蔬,一边观赏窗外错落有致的风景。
  根据《规划(草案)》,“十四五”时期,成都将持续加强养老服务保障,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丰富养老产品供应,增强行业要素支撑,并初步建立老年宜居环境,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分布均衡、功能完善、结构合理、融合健康、高效利用、惠及全民的养老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