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 宽窄巷

“剧本杀”如何拓展“IP宇宙”?

华西都市报2021-10-19 01:56:29.0宽窄巷

博览会现场体验剧本游戏的观众。

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创作的剧本《南昌》。

  “现在人们所说的‘剧本杀’,其实来源于国外的‘谋杀之谜’。最早流传到国内的剧本,应该是一本叫作《死穿白》的剧本。最早在国内,‘剧本杀’大多在一些桌游、玩狼人杀的店铺中流行。而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条完整的链条生态了。从上游的作者、监制、发行、美工、印刷、道具等,到中间的交易平台、门店,以及最末端的玩家体验,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链条。”
  国庆长假期间,走进位于成都新会展中心的IGS·成都(国际)数字娱乐博览会,在不少年轻人聚集的点位上,一场关于调查和推理的“剧本杀”正在上演。作为当下年轻人的社交新宠,该点位吸引了无数观展者驻足停留。这是由深圳小黑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小黑探”)设立的体验场所。作为业内知名的剧本娱乐数字分发平台,该公司是国内最早入局“剧本娱乐”行业的探索者之一,更在该行业有着极强的影响力与号召力。
  从初生萌芽,到“荞麦疯长”,“剧本杀”仅用了短短三四年的时间,就成为了当下年轻人社交休闲的新风口。行业快速发展吸引大量资本进入的同时,也将这个疯狂生长行业的短板和弊端暴露在公众面前。剧本杀内容是否应该被监管?沉迷剧本杀会混淆现实和剧情角色吗?宣扬暴力、灵异,变味的剧情又如何规避……现场,“小黑探”内容事业部负责人林锐说起了“剧本杀”的“前世今生”,也谈到这个新兴事物将何去何从。

一条成熟“剧本杀”链条如何形成?

  一夜之间,似乎中国的年轻人都沉浸在了“剧本杀”的乐趣中。据美团发布的《2021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测算,2021年中国剧本杀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4.2亿元,消费者规模有望达941万。其中,超七成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群,超四成用户消费频次在一周一次及以上。
  国内的“剧本杀”市场,大约兴起于2017年,而推理真人秀综艺《明星大侦探》,可以说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时间推移中,从最开始玩家之间在桌游店互相分享剧本,再到当下“剧本杀”店铺“遍地开花”,该行业的势头不可小觑。与此同时,不光开店成为行业风口,“剧本杀”作者也成为热门职业。
  “常规的剧本娱乐,就是大家所说的‘剧本杀’,本身分为‘剧本’与‘娱乐’两部分。剧本是创作内容,而‘娱乐’意味着游戏机制。很多内容创作者,懂得如何写剧本,写一个好故事,但是不知道如何去设定机制。这是需要学习的地方,我们的平台主要孵化的也是这一块儿。还有就是人物故事线,因为在3至4小时的游戏过程中,需要每个人之间的强关联,不然游戏体验会特别差。所以人物故事线,会比其他内容更难去处理。”林锐解释。
  此前据媒体披露,林锐所在的平台已经累计拥有25万用户,上架剧本超过4000,入驻工作室达1000家。在2020年中,该平台成交的剧本盒数超过20万。“目前,我们平台拥有5000多个团队,孵化了9000多个作者。”
  在点位现场,能够看到一盒盒封面精美、包装精致的“剧本”,里面包含了剧本集、道具等,玩家可以直接带到任意场所进行玩耍。而在这不大的盒子背后,其实是一条完整且成熟的“剧本娱乐”生产链条,上下游已经连接贯通。
  “一个剧本,团队人员多达6至8人,甚至8人以上。在盒子的封面你也可以看到,有作者、美术、配音、出品、发行等等,有点类似于影视作品了。一般来说,一部作品的生产周期大概在两到三个月。同时,在我们孵化作者的渠道社群里,3个月是一个节点。一般来说,3个月的培训后,作者就可以写出一套完整的剧本。”在基础内容创作完成之后,平台会提供监制、美工、印刷等一系列服务,到后续的售卖、宣发,以及未来衍生成IP的周边售卖、影视作品开发等。

“剧本杀”也在探索创新模式

  不可否认的是,“剧本杀”确实成为了当下最火热的社交方式之一,不仅备受年轻人追捧,也吸引着资本入局。但不知何时开始,围绕“剧本杀”所产生的行业问题,已经从盗版泛滥、不尊重知识产权、低价恶性竞争等内部因素,逐渐演变为以暴力、灵异等为噱头吸引受众,内容过于恐怖刺激等问题了。
  早在今年的5月27日,在上海举办了剧本杀版权保护和内容创新研讨会。据媒体报道,研讨会由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沉浸式剧本娱乐专业委员会指导,林锐所在的“小黑探”也参与了此次会议。如何让更为规范的监管力量介入其中,推动该行业生态往好的方向发展,也是不少行业中人所期待解决的困惑。
  采访之中,林锐向记者展示了平台最新推出的一套剧本——《春天的故事》。令人感到新奇的是,该剧本是以改革开放作为创作主题所撰写的故事。同时,其在9月刚发行的《洛阳东风几时来》,携手洛阳博物馆,将传统文化根植于剧本之中。林锐还介绍了以红色文化为题材所创作的剧本《南昌》,颇受年轻人喜爱。
  “我们发现,剧本娱乐可以‘寓教于乐’,把我们想要传达的内容、精神传递给玩家,玩家通过人物角色扮演和故事的阅读,融入其中。”除去内容核心的衍生和充实,在空间上,“剧本杀”也可以和文化展厅、酒吧、电影院、KTV等场景做融合。此外,在IP创作中,可以为IP提供衍生创作的作品;也可以利用影视作品中的彩蛋,独立创作出一个IP的宇宙。
  疯狂生长后,一个行业总会迎来冷静期。大浪淘沙,褪去虚幻的泡沫和狂热的资本后,“剧本杀”行业将如何发展?能够看到的是,行业中的人群也在积极探索,所谓的长效发展之道,虽然道阻且艰,但终须有这样的过程。
  封面新闻记者李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