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3 专题报道

搭建党建联盟 打造老年生活新场景

华西社区报2021-10-19 15:54:06.0专题报道

免费理发志愿服务活动受欢迎。

华兴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华兴街社区社商居联盟代表共同参加学习。

  “每个月我们都会到社区剪头发,这是‘头’等大事哦!”近日,居住在成都华兴街社区的罗爷爷捋了捋刚理好的头发,乐呵呵地对记者说道。锦江区书院街街道华兴街社区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区,罗爷爷所说的正是社区已连续开展7年的“每月一剪免费理发”活动。2017年曾荣获锦江区“敬老模范社区”荣誉称号的华兴街社区,辖区34条街道共计0.63平方公里,居民中以老年住户居多。近年来,为更好地服务辖区老年人,社区整合内外资源,搭建社商居党建联盟,创新打造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养”的老年健康生活新场景。

手机班英语班 助老年居民学无止境

  “扫场所码、微信付款,再给孙女的朋友圈点个赞!”家住慈恵堂街8号的陈婆婆手机用得溜,她说:“老年人也要与时俱进。”
  在华兴街社区,“科技助老,我来教你用手机”培训会定期开展,而夕阳红英语培训班、大健康讲堂、社区老年大学辅导站等也是社区老人们快乐学习的根据地。
  此外,社区还常年不定期开设“防电信诈骗、防医骗、防金融诈骗”等知识讲堂。
  “这些讲堂都是我们社区整合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资源,聘请老师来讲课,增长老人们的知识。”华兴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楼建文告诉记者,“社区坚持践行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理念,以科技助力,多举措、多渠道为老年人提供学习娱乐的场所和载体,让老年人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平均年龄66岁 葫芦丝团队频频获奖

  “周姐,去社区吹葫芦丝了!”华兴街社区的葫芦丝团队“锦兴丝韵”成立于2016年,成员平均年龄66岁。团长宁淑婉感慨道:“团队成立之初便遇到了许多困难,团队成员大都没有什么基础,训练的场地又不好找,多亏社区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让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强,不仅获得了许多奖,如今已经有40多位成员了。”
  据了解,每周六,宁淑婉都会在社区进行葫芦丝公益教学,“自从开设葫芦丝课以来,大家积极响应,每周我们都来社区跟着宁老师学吹葫芦丝,还有机会参加表演呢!”辖区居民周阿姨笑着说。“我们很多人都是音乐零基础,有人刚开始学吹葫芦丝时,还出现气喘、缺氧等不适症状,但坚持下来后,对身体真的是益处多多。”家住暑袜北一街的李阿姨高兴地说。
  在党建引领下,辖区中老年人以这样阳光的生活模式,向身边每一个人传递着积极快乐的能量。“除了葫芦丝团队外,社区还孵化培育了星火合唱团、绚丽模特队、锦江话剧社、王府井公益电影、郊游社等老人自治组织,这些自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开展了一个又一个好活动,创新了一个又一个好节目,大大丰富了老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楼建文透露说。

发掘优秀老专家 营造老有所为氛围

  据了解,近年来,华兴街社区致力于建“平台”营造老有所为氛围,不断发掘社区的老党员、老教授、老艺术家,持续为社区服务。
  上世纪50年代在大学教电气自动化的老教授黄爷爷年近90高龄,仍然免费为辖区青年传道解惑;陈光碧夫妇自编自导的四川清音《四川有你更美丽》《锦江新貌》《美丽绿道惹人醉》《我说华兴巧匠》等深受社区居民群众的喜爱。
  资深书法爱好者罗芹退休后组建了社区书法协会,每月免费为辖区孩子们上6节书法课。“特别喜欢罗老师!我以前字写得不好,来上课后不仅写好了钢笔字,还学会了毛笔字,学会了国画!”刚上小学五年级的辖区少年朱啸天自豪地说到。
  “辖区内还有很多这样的老人,他们为社会奉献了一辈子,退休后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仍然在不断造福社会,追求更高尚的人生。”楼建文表示。
  据楼建文透露,社区近年来还致力于“精细化关爱推进老有所养”。社区携手辖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为老年人提供常规体检、健康状况评估、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等健康管理服务。针对辖区独居老人、空巢老人、残疾老人家庭,社区建立了特殊关爱制度,在老年人居住小区门口挂标示牌,联合九三学社的专家志愿者定期开展入户探访,为老年人检查燃气、电路安全问题,请相关专业人士做好消防安全工作。此外,社区还对接四川省福彩中心,每年春节开展为社区老年人发放米、面、油的关爱行动,至今已经延续了6年。
  “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气神,让关爱老人、助老服务、孝老爱青成为常态,让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气代代相传。”楼建文说。
  华西社区传媒记者 冯浕 社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