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编剧龙平平讲述创作幕后故事。
华西社区报讯(记者 吴小红 见习记者 程玥 摄影报道)10月16日,由成都高新区石羊街道承办的“永远的新青年”——《觉醒年代》创作分享会在锦晖社区Kids Winshare文轩亲子书店激情开讲,辖区党员群众、“两新”党组织党员代表共计80余人参加。
活动邀请到《觉醒年代》编剧、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主任、同济大学特聘教授龙平平,他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与自身创作感悟,围绕“觉醒”与建党精神、建党精神溯源、建党场地溯源、建党人物溯源等方面,深入挖掘史料,清晰展现党的由来,为中国共产党溯源。同时,龙老师还分享了《觉醒年代》台前幕后的诸多趣事,带领参会人员全景式感悟建党初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活动现场,龙平平以剧中“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情节为例,通过陈独秀、李大钊两人在海河边看到义和团的老英雄给兄弟们放河灯时的一番话,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看到了成千上万的难民,两个人激动了,我们得建党!为什么要建党?不为别的,就为了他们——河堤上的难民,为了他们能够像人一样活着,能够获得人的尊严、人的权利、人的快乐。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
龙平平分享了该剧创作中的心路历程和收获感悟,并着重结合“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北京大学在酝酿和创建中国共产党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深入剖析,将大家带回到一百年前那个风云激荡的“觉醒年代”。同时,龙平平与石羊街道党员代表面对面进行问答式交流沟通,讲述党的初心故事,鼓励当下新时代新青年们,继承发扬革命先烈的光荣遗志,奋发有为,砥砺前行。
谈到这部剧的创作初衷时,龙平平说道:“作为一名党史工作者,把这些一百年前的革命青年介绍给今天的青年,让大家知道他们、记住他们,并以他们为楷模,这是我的责任,”他表示,“今天我很骄傲地说,通过《觉醒年代》,中国有数以亿计的青年了解了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记住了陈延年、沈尹默、刘半农,我感到非常欣慰。”
《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主线,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全景式反映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串联起这6年间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时代风云,用艺术手法再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过程,深入还原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这个主题。
“我愿‘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蔡元培先生就职典礼的演说,我仿佛就在那个现场,一百多年前的话语今天听起来依然振聋发聩,让人热血澎湃,通过《觉醒年代》让我们从真实的党史中生动了解认识了革命先驱和那段伟大的历史进程。”青年党员代表王雪感慨道。
除了陈独秀、李大钊之外,《觉醒年代》还浓墨重彩地讲述了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一群理想飞扬的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燃烧激情的曲折经历,重点彰显了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等一批志存高远、才华横溢、品格高尚的革命烈士的伟大人格、光辉风采。社区党员代表冯茜分享说:“看完《觉醒年代》,再细品龙老师的《细读觉醒年代》一书,仿佛我也亲身经历了那个充满变革与危险却又热血沸腾的年代。作为一名党员,同时也是社区基层工作者,我将尊重历史、敬畏历史,从历史中汲取革命先辈的力量,以他们为榜样,学习发扬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的优良传统,在工作中时刻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