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 要闻

强调“七大协同”推动同城化更高质量发展

华西都市报2021-12-02 02:41:55.0要闻

  12月1日,《关于加强区域协同立法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更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对外公布,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决定》由成都、德阳、眉山、资阳4市人大常委会同步研究、同步审议、同步出台、同步实施,将形成层级更高、效力更强的区域协同立法制度。
  加强区域协同立法,是落实省委部署要求,促进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决定》明确,4市加强立法协作、整合立法资源,共同研究解决区域协同立法中的重大问题,实现立法决策和改革发展决策相衔接,为成德眉资同城化更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七大协同
让群众共享协同立法的法治红利

  “《决定》出台形式全国首创。”在解读会上,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巫敏说,近年来,各地开展协同立法的案例不在少数,或签订协作框架协议,或针对某个具体项目开展合作,但以地方人大常委会“重大事项决定”的形式,对区域协同立法实践开展总结提升和总体谋划,形成一个层级更高、效力更强的区域协同立法制度引领还属首次。
  《决定》分为12个部分,要求4市以务实管用有效为引领,在重点领域加强立法工作协同配合,促进成德眉资现代化建设,推动成都都市圈更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和全省发展大局。
  《决定》的内容可归纳为“七大协同”,主要包括:协同目标原则、协同平台建设、协同重点领域、协同规划计划、协同项目推进、协同法规实施、协同能力提升。
  协同目标原则。确定了在省委、市委坚强领导下,以协同立法为同城化发展注入法治动力的总目标,坚持“科学规划、问题导向、统筹协调、优势互补、标准衔接、共治共享”的基本原则,提升协同立法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协同平台建设。建立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常委会秘书长、专门委员会(工作机构)三级联席会议机制,保障协同立法务实管用有效开展。
  协同重点领域。坚持需求导向,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协商决定协同立法重点领域,积极作为、主动融合,求同存异、共促发展,扎实推进空间治理体系一体化、现代产业体系一体化、优质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一体化、成德眉资市场一体化、都市圈治理一体化等“五个一体化”建设。
  协同规划计划。编制立法规划(立法项目库)和立法计划,互相通报情况,征求各方意见,回应彼此关切,优先安排促进同城化发展的立法事项,实现立法规划(立法项目库)和立法计划的深度协调,最大限度发挥四市在立法资源和制度规范方面的协同推进优势。
  协同项目推进。针对不同类型立法项目,在立法调研、论证、起草、审议、修改等环节,“定制化”开展协作和互动;在法规名称、立法目的、主要制度、重点内容、立法体例和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充分沟通论证,构建有特色、见实效的协同立法互动机制。
  协同法规实施。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联动开展法规宣传解读,共同营造同城化区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让四市群众共享协同立法带来的法治红利;联合开展法规实施评估,组建跨区域评估工作组,促进评估工作更加客观、更加全面,推动法规修改完善和有效实施。
  协同能力提升。共享立法信息和经验,加强立法队伍交流学习,联合开展立法研究等,以有效的“交流互鉴”促进提升立法工作能力和水平。

近期重点
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等加强立法协作

  《决定》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如何下好“一盘棋”?未来工作怎么做?成都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陈春建说,四市将按照“急用先立”的原则,在立法权限内科学选定协同立法项目。
  近期将重点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生态环境治理、文明行为促进、法治乡村建设等方面加强立法协作。
  未来5年将重点围绕推动空间格局优化等,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相互衔接等方面的协同立法;围绕产业错位对接、合作平台共建等,加强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协同立法;围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资源共享等,加强公共服务、生活服务等方面的协同立法;围绕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社会信用信息共享互认等,加强市场统一化、规范化等方面的协同立法;围绕统筹发展与安全、智慧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区域社会治理等,加强都市圈安全韧性、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协同立法。
  以《决定》的出台为契机,四市人大常委会将进一步加大协同力度、拓展协同层次、提升协同实效,以人大力量助推规划“一盘棋”、建设“一张图”。以《决定》的实施为总揽,四市人大常委会还将不断深化协同工作领域,协同开展法规实施评估,联动开展执法检查、专项监督、跨区域调研等,推动立法协同向监督协同拓展,推动实现更多项目立法同步、实施同步、监督同步、修改同步。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