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在白俄罗斯境内的别洛韦日森林拍摄的俄罗斯与乌克兰的第二轮谈判现场。 新华社发
在国际社会普遍呼吁俄罗斯与乌克兰通过对话解决冲突之际,俄乌第二轮谈判3日在白俄罗斯境内的别洛韦日森林举行。在俄乌冲突持续的严峻形势下,本轮谈判能否缓和紧张局势,引起高度关注。
俄罗斯代表团团长、总统助理梅金斯基2日说,俄代表团已抵达白俄罗斯别洛韦日森林,准备与乌克兰代表团进行第二轮谈判。乌克兰代表团成员则否认谈判将在别洛韦日森林举行。
乌克兰人民公仆党议会党团主席阿拉哈米亚2日说,乌克兰和俄罗斯代表团之间的谈判不会在白俄罗斯境内的别洛韦日森林举行,此前关于谈判将在别洛韦日森林举行的说法不符合事实。
别洛韦日森林(波兰称比亚沃维耶扎森林)横跨白俄罗斯、波兰两国,是欧洲平原最大的原始森林之一。
俄乌双方在谈判地点选择上多有交锋。首轮谈判前,俄方要求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举行,乌方则主张在波兰华沙、匈牙利布达佩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等北约成员国城市举行。最终,双方达成折中方案,在白俄罗斯靠近乌克兰边界的戈梅利州举行谈判。
3日,据今日俄罗斯通讯社援引白俄罗斯外交部消息报道,俄罗斯与乌克兰的第二轮谈判在白俄罗斯境内的别洛韦日森林举行。
3月2日,新华社记者驱车赶到别洛韦日森林自然保护区,看到正门有当地安全人员在执勤。记者出示证件,多次尝试入内遭拒。白俄罗斯外交部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目前谈判只对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国记者开放。
俄媒援引梅金斯基的话说,参加第二轮谈判的俄罗斯代表团成员不变。俄罗斯和乌克兰共同决定在别洛韦日森林举行会谈。乌克兰代表团的人员已离开基辅,将于当地时间3日抵达谈判地点。俄罗斯军队将为乌克兰代表团在乌境内提供安全通道,白俄罗斯特种部队将保障乌克兰代表团在白俄罗斯境内安全。
俄乌双方代表团2月28日在戈梅利州举行首轮谈判。谈判持续约5小时,因双方分歧巨大,谈判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在第二轮谈判中,双方能否就原则性问题达成谅解,也被打上巨大问号。
俄方强调其合法安全诉求必须得到无条件考虑,包括承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主权,完成乌克兰“去军事化”“去纳粹化”,确保乌克兰中立地位。
乌方则主张,谈判核心问题应该是立即实现停火以及俄罗斯军队撤离乌克兰,并且“撤军”是指俄罗斯军队从克里米亚以及顿巴斯地区全部撤出。
俄方代表团团长梅金斯基2日向媒体介绍,俄乌双方在首轮谈判中提出各自立场,并就部分问题达成谅解,然而就一些原则性问题,乌方代表团尚需请示领导层。按照梅金斯基说法,双方将在第二轮谈判中讨论停火以及建立人道主义走廊问题。
同日,乌克兰总统办公室顾问阿列斯托维奇对乌克兰媒体说,在同俄方的第二轮谈判中,“我们将坚持自己的立场。”
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2日说,俄军已完全控制乌克兰南部赫尔松州首府赫尔松市。该市民用基础设施、民生保障设施与城市交通运转正常,没有发生食品与必需品短缺情况。赫尔松市市长科利哈耶夫2日晚在社交媒体发表声明说,俄军已进入赫尔松市。乌克兰总统办公室方面表示,当地战斗“仍在继续”。
分析人士表示,赫尔松市成为俄军在乌克兰开展特别军事行动以来进入的第一个重要城市,将对乌局势产生影响。
科利哈耶夫2日在社交媒体上说,当前赫尔松市内食品、药品等供应以及垃圾清运等方面面临很大困难。为避免人道主义灾难,他呼吁各方为当地民众开通绿色走廊,以便运输生活必需品及药品,运送伤病员。
赫尔松市为乌克兰南部赫尔松州首府,位于第聂伯河沿岸,克里米亚以北,敖德萨以西,是重要的黑海港口城市。《纽约时报》刊文称,控制赫尔松是自俄军开展特别军事行动以来的“最大收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亚所专家陈宇认为,乌克兰主力部队当前在靠近卢甘斯克和顿涅斯克的区域大量集结,俄军攻下赫尔松之后,双方对抗将出现新的局面。
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3日对媒体表示,有关核战争的想法只存在于西方政客脑中,俄方无意进行核战争。他说,俄方计划将针对乌克兰的“去军事化”任务进行到底,消除对俄构成威胁的武器设施。俄方愿与乌方谈判,与此同时会继续推进相关行动。 据新华社
随着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欧洲多国防务政策近来出现重大调整:德国自两德统一后首次大幅追加国防预算;瑞典、芬兰、瑞士、奥地利等长期在地缘政治关系中保持中立的国家,防务立场也出现明显转变。
德国总理朔尔茨2月底宣布大幅增加国防开支,包括批准1000亿欧元专项资金,并将今后每年德国国防开支占GDP的比重提高到2%以上。
自两德统一后,德国外部安全威胁消弭,国内和平主义思潮占据主导。德国联邦国防军从1990年的约50万人缩减至眼下的18万左右,2011年更是取消了义务兵役制。因为两次世界大战等历史原因,对于德国政界人士而言,加强军力历来属于极度敏感话题,主张增加国防预算甚至会招致复苏军国主义的批评。因此朔尔茨政府此次的举措被认为是打破了德国国内各界原先在防务问题上的不少共识和原则,一些专家甚至称之为德国安全政策的一场“革命”。
德国还改变禁止向冲突地区出口武器的长期政策,承诺向乌克兰提供1000件反坦克武器和500枚“毒刺”式防空导弹。德方宣布,计划投入1.37万人加入北约快速反应部队,同时将在罗马尼亚部署战机,在立陶宛部署装甲车。
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瑞典和芬兰这两个长期奉行军事不结盟政策的国家的立场发生明显变化。2月27日,瑞典宣布将向乌克兰运送5000件反坦克武器。芬兰则于2月28日宣布将向乌克兰运送2500件突击步枪和15万发子弹等装备。
从历史来看,这是瑞典自苏芬战争后首次向处于交战状态的国家提供武器。苏联解体后,北约多次拉拢瑞典和芬兰加入未果。不过,近期民意调查显示,已有超过半数的芬兰人支持加入北约;瑞典支持和反对加入北约的比率大致相当,但支持加入北约的人数较以往有所上升。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朱晓中说,如瑞典和芬兰成为北约国家,将加大俄的不安全感。 据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就西方媒体针对乌克兰问题发表报道中的有关涉华内容,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3日表示,相关报道纯属虚假信息。希望危机始作俑者好好反思一下他们在乌克兰危机中扮演的角色,切实承担起应尽责任,而不是嫁祸于人。
当日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纽约时报》2日援引西方情报机构报告称,中方高级官员曾告诫俄方高级官员,不要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入侵”乌克兰。报道称,这表明中方对俄军事行动计划有一定程度了解。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汪文斌表示,《纽约时报》的报道纯属虚假信息。这种转移视线、甩锅推责的言论十分卑劣。“乌克兰问题演变到今天这种局面,来龙去脉是很清楚的。究竟症结何在,大家心知肚明。”
汪文斌说,近来国际媒体多次提到,美国前驻苏联大使乔治·凯南在上世纪90年代就对政府提出忠告,指出北约针对俄罗斯的持续扩张将是美国政策中最致命的错误。遗憾的是,美国政府对此置若罔闻。美国著名国际问题专家托马斯·弗里德曼近日发表文章指出,美国关于“北约东扩”的重大决策失误导致与俄方关系恶化,美政府应该承担相当大的责任。美国前国会众议员加巴德表示,拜登总统只要保证不接纳乌克兰加入北约,就可以结束此次危机,阻止爆发战争,但他们不这样做。
“解铃还须系铃人。希望危机始作俑者好好反思一下他们在乌克兰危机中扮演的角色,切实承担起应尽责任,为缓和局势、解决问题拿出实际行动,而不是嫁祸于人。”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