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郭瑜知。朱胤委摄
人物名片 郭瑜知南充市南部县蜀北街道新华路西段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所在社区党总支曾获评“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典型单位”“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2004年,34岁的郭瑜知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扎根社区18年,现在的她,是南充市南部县蜀北街道新华路西段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大家喊她“小郭”“郭姐”“郭妈”,她是居民心中的“贴心书记”,始终把群众冷暖放在心里。
9月25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单公布,郭瑜知多了一个新身份——党的二十大代表。对此,郭瑜知说:“这将是我一生的光荣和自豪,我将坚决扛起使命责任,把这份荣誉转化为政治自觉、精神动力、实践成效,和大家一起共建幸福家园。”
9月14日,南部县新华路与兴盛街交叉口,刚从辖区幼儿园检查完开学筹备情况的郭瑜知,正在赶回办公室去。
一袭长发,粉色上衣、黑色长裙,腰间丝巾飘动,温柔精致又利落干练。今年已是她在社区工作的第18个年头。
时间倒回到2004年。郭瑜知看到南部县社区换届的相关新闻。新闻里说,要竞选社区干部。
在丈夫的鼓励下,34岁的她参加了竞选。因群众基础较好、文化水平高、演讲答辩出色,大家把票投给了年轻有想法的她。就这样,郭瑜知成为新华路西段社区居委会主任。“社区居民们都说我有文化、热心肠,当干部肯定不会差,没想到这一干就是18年!”她说。
郭瑜知说,社区居委会刚成立那会儿,办公地点是找别的单位借的,连张像样的办公桌都没有,“咬着牙也得坚持下去,我觉得不能辜负那份信任。”
扎根基层的大小工作中,郭瑜知不断进行探索。“首先是要有阵地,要让群众知道组织在哪里,可以做什么。”
走马上任第一件事,郭瑜知找到一个借来的闲置废弃仓库作为阵地。18年过去,经历4次搬迁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已经成为一个约15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大厅。郭瑜知的办公桌就在大厅进门左手处,“大家一进门就能找到我”。
2020年4月,这个集社区服务、群众休闲、便民惠民等功能的社区服务综合体投用。在这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会工作室、养老服务中心、“暖心驿站”等服务内涵不断丰富。依托阵地,郭瑜知及社区两委班子不断探索幸福社区的构建之路。
金秋,走进南部县新华路西段社区,空气中满是桂花香。党建主题文化广场上,买菜回家的老人、推着婴儿车散步的年轻夫妻、放学回家的学生,或疾步而行、或闲庭信步,充满生活气息。
经历持续高温、南部县本土疫情后,社区里的工作和生活逐步恢复正常。
但事实上,社区辖区内22个小区院落,只有2个有物业。政策怎么贯彻落实?邻里关系怎样稳定和谐?这些问题,都摆在社区干部面前。
走街串巷、上门入户、寻经问宝,郭瑜知找到了社区治理的重要“法宝”——“五老”: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军人、老模范。
“他们素质较高、阅历广、威望高,是社会大家庭的睿智者。”郭瑜知调动退休群体力量,凝聚起“五老”队伍,组建“五老”调解机制。
买个菜、遛个弯、街头摆场龙门阵……小区院落的很多问题,“五老”们在各种生活场景中就能一一解决。这几年,通过各种途径广纳“五老志愿者”,“五老”队伍不断壮大,成为思想道德引导员、优良传统宣讲员、社区自治参谋员、环境卫生监督员、文娱活动组织员、科普知识传授员……
社区有“五老”,如有一宝。这两年,郭瑜知还培育起另一张“王牌”:社区新生代。
今年8月,南部县本土疫情中,作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的郭瑜知冲锋在前,社区居民们纷纷响应。静态管控人手不足,大家自发报名当志愿者。汪岷一、岳增财两名“00后”高中生主动找到郭瑜知:“郭妈,我爷爷奶奶、我爸妈可以做志愿者,我也可以。”
更让郭瑜知感动和自豪的是,不仅是疫情防控,在社区治理的各方面,“五老”带动越来越多年轻人参与进来,“居民自治不断凝聚,成为社区治理的‘硬核力量’。”
这些年,新华路西段社区党总支先后荣获“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典型单位”“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这里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和谐社区、幸福社区。
郭瑜知分享了新华路西段社区不断完善的治理秘籍:党建引领,五治(自治、法治、德治、协治、美治)并举。
“党建引领下,自治共享激发居民责任感和参与活力、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德治建设提升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协治,是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会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妇联、工会、残联、关工委等群团共治,多方协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美治,则包括环境美、心灵美、秩序美等,让社区成为群众美好生活的幸福家园。”郭瑜知说。
2011年开始,郭瑜知连续多年当选为南部县党代表,再到南充市党代表、四川省党代表,为民服好务、办好事,一直是党员郭瑜知坚守的初心。
今年,她多了一个新身份:党的二十大代表。郭瑜知说,她既感使命光荣,又觉责任重大。她表示,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将重点关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养老服务、社会保障等内容,将所感所获充分运用在今后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