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2 专题报道

非凡十年 他们说:住在郫都 幸福加倍|

华西社区报2022-10-18 00:57:58.0专题报道

菁蓉湖。

科创走廊。

露营不出郫都也“出圈”。

  十年,是时间的跨度,是奋进的历程。新时代非凡十年,成都市郫都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产业更强了,城市更美了,生态更好了,住在这里的市民幸福感也更足了。这种幸福来自镜头下的地标不断“改写”,交通出行更加便捷;来自商圈焕然出新,城市有颜更有“味”;也来自绿道不断延伸、公园不断“上线”带来的生活方式改变……幸福的模样千人千面,但郫都为139万人的幸福做注脚——住在郫都,幸福加倍。

【68岁“土著”】6万张照片记录郫都这10年

  刘贵明退休前是人民警察,1954年出生在当时的郫县龚王巷。1975年学会摄影,从此成为他“骨灰级”的爱好。从胶片时代过渡到数码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记录家乡的热情。玩上数码相机后,老刘的热情更高了。“最近这10年我的硬盘里存了差不多6万张郫都方方面面的照片。容量的话大概有6TB。”刘贵明说。
  作为土生土长的郫都人,刘贵明透过镜头看着家乡一点点变美、一点点变好。2019年菁蓉湖开工建设时,他就拍下了第一张工地照片。去年,他又“蹲点”拍下了幺妹峰倒映菁蓉湖的“惊世之作”。在网友心中,这张照片更是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的一个“倒影”。
  这十年来,刘贵明感叹“好多地标都是新立起来的”,““双塔”从无到有、温德姆酒店从无到有……还有中医医院、人民医院也都是这些年建起来的。新地标被“改写”,城市在不断长高,城市的色彩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刘贵明说。
  如今,菁蓉湖扩建、“三隧一互通”火热施工、科创走廊加速建设……老刘依然坚持记录,“透过镜头看郫都变化,有一种持久的、不加掩饰的愉悦。”

【24岁社区合伙人】地铁通到家门口真方便

  “立夏电台”在郫都广受欢迎,甜美的声音背后是一位叫周咨余的小姐姐。她17岁和家人自南充一个县城来到郫都生活,目前是郫筒街道“社区合伙人”。不会骑车,也不会开车,但她在郫都生活的8年从没感到“不方便”。
  曾经,因为身患疾病需要以每月2次的频率往返华西医院和郫都之间。过去出门或打车或父母接送,不仅经济账不划算,时间成本同样极高。2020年,随着地铁6号线开通,周咨余感叹“简直不要太方便啊,坐6号线中途换乘一次就到目的地。”
  2013年,地铁2号线西延线开通运营,郫都进入“地铁时代”。2020年,6号线开通,郫都进入“双地铁”时代。同年,有轨电车蓉2号线开通,郫都又多了一道流动的风景线。随着成灌高铁启动公交化运行,不断接“轨”的郫都人越发感受到家门口的方便。

【28岁“吃货”】圈子“逆流”只因“味”在郫都

  李菁的父亲是厨师,受家庭的熏陶,从小对“吃”颇有研究。大学时,面对五湖四海来的外地同学,她常以“食在四川,味在郫县(都)”向他们“炫耀”。
  最近这十年,郫都区商圈焕然出新,除了“老牌”的恒创,百伦广场、蜀都万达、爱琴海购物公园等纷纷开业,吃的环境越来越好,菜品越来越丰富。“不但有新奇的川菜、火锅、西餐,还有阿廖家泰国菜、釜山家韩国料理,味原日本料理,想吃啥都有,太丰富了。”李菁说。
  美食不仅温暖了李菁的胃,也留住了她“去成都”的脚步,甚至还带动她的小圈子掀起了一股“逆流潮”。他们如同“候鸟”一般,周末和节假日就“飞”过来。

【43岁文创达人】露营玩飞盘不出郫都也“出圈”

  今年,“露营热”持续高温不退,成为本地出游新风尚。在这个露营也“内卷”的当下,王静丝毫没有“压力。”她每次都在郫都安营扎寨,朋友圈照样“赞”不绝口。
  “郫都环境多好啊,为啥要舍近求远?没必要!”王静说。“菁蓉湖城市公园、法治公园、青杠树景区……这些都是宝藏露营地啊。天幕撑开,随便一拍也是妥妥的”王静说。
  最近,飞盘运动从“小众”渐成“网红”,11岁的儿子也跃跃欲试,王静带着他来到郫都石牛体育场,“哟,原来儿子不是心血来潮,这么多郫都人都有这兴趣。”就近融入运动圈子,就近邂逅时尚生活方式,王静一家的幸福“很郫都”。

【12岁小学生】从沱江河绿道骑上锦城绿道

  儿童友好是一座城市最大的善意与美好,郫都就是这样的城市。吴心恒2010年出生在郫都。同学喜欢钢琴、吉他、足球,她却对自行车情有独钟。小小年纪学会骑车是因为她家挨着沱江河绿道。作为父母的“小跟班儿”,吴心恒也常在河边玩耍,后来开始跟爸爸学骑车。占据天时、地利的她很快就可离开爸爸的保护独自上路了。
  近年来,郫都区绿道越修越远,锦江绿道(郫都段)、磨底河绿道、清水河绿道不断“上线”,吴心恒的车轮驶向了更远的地方。今年初,100公里的成都锦城绿道全环贯通,吴心恒也跟着爸爸从郫都出发,用车轮“画”一个圈。“欢迎大家踏上郫都‘骑’妙旅程,除了色彩斑斓的‘马卡龙桥’还有更多风景值得大家来打卡。”吴心恒向热爱自行车运动的骑友发出了“骑游郫都”的邀约。

【29岁高级技师】六年生活惬意想把家安在这里

  李仁军是一名电焊工高级技师,任职于中国十九冶集团,现工作点在成都(郫都)工业港。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连日来,李仁军和团队正加班加点赶工一个大项目——溜筒河特大桥。2016年,李仁军只身一人从攀枝花来到郫都。忙碌工作之余,就近放松就成了难得的享受。在工业港上班,近水楼台对菁蓉湖和菁蓉湖城市公园情有独钟。“如果跑步我就会去菁蓉湖边,跑四五圈刚刚好。”李仁军说。最近一两年,他的脚步覆盖范围更广了,三道堰、战旗村、川菜小镇等都曾打卡过,“郫都吸引我的地方很多,生活非常惬意。希望找到人生另一半后把家安在这里,那样就完美了。”

【记者手记】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郫都区常住人口排名成都市各区(市)县前三,达到了139万人。过去10年间,越来越多像李仁军这样的“新郫都人”来到这里,喜欢这里,扎根这里。
  十年,是一把尺子,它丈量出城市地标的高度、公园绿地的广度,也丈量出民生投入的力度、幸福生活新刻度。
  近十年来,郫都区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325.59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724.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4847元增加至去年的53720元。“荷包”越来越鼓,民生保障“底色”越来越浓,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成色”越来越足。当前,郫都区正锚定“一心两廊三片”总体布局,高质量建设“科创高地、锦绣郫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有道是“此心安处是吾乡”,郫都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越来越多的人邂逅“向往的生活”。这背后的一个个幸福故事,未完待续……
  华西社区传媒记者李玥林

郫都区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