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苗
“做人客”,即为“走亲戚”。潮汕人的宗族、血缘观念较浓,也热情好客,四亲六戚姑姨舅妗等之间往来不断。
潮汕人十分注重亲情,如出嫁了的女儿,其“头返厝”“二返厝”和“三返厝”,便为亲人之间“做人客”打下基础,形成一种潜移转化的民俗传统。不仅如此,潮汕还有不成文的“人客节”,即“走仔节”。指出嫁后的女儿,会在七夕当天由丈夫陪伴,带上礼品回娘家。
“做人客”,不仅要打扮漂亮,也不能空手而去,常要带着鱼肉鸡鸭,以及茶叶、酒、面线、果品等,做客家有小孩子的,还会捎上一些小孩的零食。
对于第一次上门的“人客”,潮汕人还会做甜丸、甜蛋招待客人,吃了吉祥如意。在潮汕地区,无论亲疏,客人进门后坐下,主人便热情地烧水泡茶。客人坐着喝茶,主人家便忙碌开了,买菜做饭,弄了满满一桌的菜肴,还害怕怠慢了客人,用餐时不时地说,家常便饭,请随便!
逢年过节,潮汕人“做人客”更为频繁。以前生活困难时,潮汕农村买不起鸡鸭,祭神后的鸡鸭、果品等便带去走亲戚。主人家便切了鸡鸭,一半做为宴请客人的主菜。由于需要回礼,主人家将鸡鸭留下的一半给客人带回去。家中来了人客,有好吃好喝的,那可是孩子最高兴的事,有如过年一样兴奋。
所谓“礼尚往来”,人客带来礼品,主人家需要回礼。回礼的方式不一,有用客人带过来的部分礼品再增加新的礼品回礼,也有的直接用家中的礼品回礼。经常可见客人与主人之间,推撵着不收回赠的礼品。有十分讲究礼节的长辈,提着礼品追赶着,客人“逃”也似地跑着,那个场面十分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