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城市风光。
资阳方特文旅项目开工仪式。
“公园城市里的山水美院”——四川音乐学院临空经济区校区美术学院。 资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2023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元旦假期的第二天。
来不及与旧年告别,便推开了新年的窗。当天,资阳市委书记元方主持召开市委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专题会议,听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情况汇报,研究部署下步工作。
时间线再拉长,2022年12月25日,资阳市委工作务虚会召开,10余名市领导先后上台以PPT演讲的形式,对2022年的工作进行盘点,对2023年的工作进行系统谋划。
三天后,中共资阳市委五届六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召开,主要经济指标呈现“6高4升”的特点,是当地发展的一个缩影。会上,资阳明确,今年全市各项工作全面稳定进入全省第一方阵、部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2023年伊始,进入“两会时间”的资阳,在只争朝夕理念的驱使下,已然步履铿锵、乘风借势而起,正坚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以成资同城化为战略支撑,继续抓好推动临空经济区和高新区加快发展、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深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三件大事”,实施产业项目、交通建设、城市规划建设“三大会战”,深化国资国企等“N项改革”,加快建设成都都市圈现代化产业新城和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示范区。
“所有的线束都要扎好固定,确保稳定,后端如果接触不良有可能会导致机器人出现故障。”1月2日,位于资阳市临空经济区(清泉)智能制造产业园的高仙机器人生产基地,现场负责人正指导员工组装机器人。厂房一楼,底架接线区、打包区、成品区、测试区已经划分完毕,工人们在各自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作为2022年新签约落地项目,该生产基地的投产时间比预计提前了3个月。
捷报相继传来。几公里外,轨道交通资阳线宝台大道站至苌弘广场站区间,右线盾构已顺利穿越沱江,全线开始铺轨施工;成达万高铁乐至车站特大桥首根桩基开钻,未来这里将是与成渝中线高铁双线交汇处;全国首列齿轨电客车也在资阳下线,未来将往返于都江堰至四姑娘山之间的山地轨道交通项目……
资阳远不止于此。
过去一年,当地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埋头苦干,推动各项事业打开新局面。其中,主要经济指标呈现“6高4升”的特点,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的幅度,和在全省排位均创2016年以来同期最好水平,多项经济指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11月,资阳全市工业投资增长30.2%,增速居全省第二位;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5.9%,增速居全省第七位;外商直接投资3.2亿美元,总量居全省第二位,出口总额增长85.4%、增速居全省第五位。
此外,9个月建成占地990亩的“公园城市里的山水美院”——四川音乐学院临空经济区校区美术学院;资阳方特项目23天完成考察签约、71天完成场平工程,也创造了重大项目引进建设新的“资阳速度”。
总结成绩的同时,资阳市也明晰当地发展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机遇好、区位优、有资源和底子薄、负担重、欠发达仍是基本市情。
资阳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是成渝之心、巴蜀门户,区位是当前最大的优势,中心城区距天府国际机场仅18公里,已实现“县县三高速”、即将实现“县县双高铁”。
同时,资阳的资源优势正处于加速转化期,特色产业处于蓄势突破期,城乡发展处于融合提升期、区域发展处于协同优化期。而这些特征也说明,资阳现代化建设既有不少短板弱项,更有许多有利条件。
发展的问题只能靠发展来解决。
在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上,明确支持资阳建设成都都市圈现代化产业新城和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示范区,赋予了资阳新的发展定位。
“这是省委交给我们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资阳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成都都市圈现代化产业新城,就是要主动融入共建现代化成都都市圈,发挥比较优势,放大资源优势,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一核引领、两极支撑、三区协同”市域发展格局,加快建设产业兴旺、人口集聚、产城融合、城景相宜、功能完善的现代化产业新城。
而建设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示范区,就是要在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中走在前、作表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大幅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促进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成效。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资阳清晰认识到,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明确将继续抓好推动临空经济区和高新区加快发展、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深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三件大事”,实施产业项目、交通建设、城市规划建设“三大会战”,深化国资国企等“N项改革”,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成都都市圈现代化产业新城和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示范区。
其中,在抓好“三件大事”中,推动临空经济区和高新区加快发展被摆在了首位,这是资阳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关键所在,将聚焦加快推进项目、产业、机制三方面取得突破。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资阳提出要举全市之力“再造一个工业资阳”,抓实企业培育发展,加快实施创新主体倍增行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确保明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较快增长。
而在实施“三大会战”中,产业项目大会战则是重点。
“对资阳来讲,推进项目建设,重点在于产业项目。”资阳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容弟斌表示,坚持“一手抓存量、一首抓增量”,聚焦工业、建筑业、现代服务业、农业四大重点领域,坚持大中小项目并举,推动项目策划包装、招商引资、审批提速、要素保障四大突破,建全常态沟通汇报、产业项目联系服务、项目问题协调、工作晾晒四大机制,以项目的大增量拉动投资大增长、带动产业大发展,为加快建设成都都市圈现代化产业新城和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
“突破”,这是资阳市委工作务虚会对2023年给出的关键词。
凛冬散尽,星河长明。迈入新一年的资阳,无数新的变化,已经在潜滋暗长。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陈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