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 新年特刊

2023 成都锚定目标奋勇前行

华西都市报2023-01-03 16:34:45.0新年特刊

夜色中灯火璀璨的成都SKP。

成都SKP的艺术装置。

元旦假日期间,成都文旅活动丰富多彩。

  岁末年初,万象更新,成都各地洋溢着生机和活力。
  全球首架C919国产大飞机首次飞抵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为正式载客进行验证飞行;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在成都下线,内置“氢能动力”系统,可实现600公里超长续航;成都未来科技城内,再次集中开工一批重大项目,总投资达52亿元……
  新的一年,成都继续铆足干劲,奋勇前行。2022年12月29日,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分析总结了过去一年经济工作的宝贵经验,科学研判当前经济形势,也为2023年经济工作划定了“路线图”。
  会 议 指 出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重大项目“加速跑”
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

  2023年,一批重大项目将迎来重要进展,涉及产业、民生等多个领域。
  成都将全力促成落地一汽-大众成都基地优化升级、亿玮锂能二期等重大和高能级项目380个,开工建设全球首条玻璃基MICRO-LED显示屏量产线等重大项目,持续推进81个、新开工20个片区有机更新项目等。
  “彭州全面学习贯彻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全会暨经济工作会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新时代现代化新彭州建设,着力在落实公园城市示范区、三个做优做强、四大结构调整、产业建圈强链、智慧蓉城等重大部署方面取得突破。”彭州市委书记王锋君表示,将重点突出功能引领,着力推动国际陆港彭州片区尽快成势。
  记者了解到,成都国际陆港彭州片区成功入选成都市“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与成都国际陆港青白江片区形成“一主一辅”区域协同、竞合发展格局。“我们共编制了总投资613.47亿元的18个重大项目清单,包括西部‘菜篮子’保供基地、农副产品及食品加工商贸物流区等。”彭州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成都东部新区党工委书记、简阳市委书记詹庆说,成都东部新区是成渝相向发展的“桥头堡”,将聚力“三个做优做强”、制造强市,建好国际空港经济区、简州新城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成都未来医学城、天府奥体公园、三岔TOD城市核心区等重点区域。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传递的信号,为2023年的经济工作树立了坚定的信心。”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杨羽表示,2023年将以项目特别是牵引性支撑性的重大项目,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转化能力建设和民生改善。目前已经初步策划900多个项目,接下来还将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进一步优化项目策划机制,提高投资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用更多的项目和项目实物量来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深化产业建圈强链
构建竞争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

  2023年,“建圈强链”依然摆在了重要位置。成都继续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加快构建竞争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
  成都提出,突出强链补链提质构建“5+N”产业生态,引进链主链属企业投资制造业重大项目200个以上,推动校院企地联合打造市场导向的新型创新平台30个以上等。
  双流区委书记欧昭表示,从产业“建圈强链”看,当前,双流65%的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为此,双流以争创西航港国家级经开区为契机,着力拉长产业链条、提高本地配套率,同时依托驻区24家科研院所、3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51.7万人才赋能产业发展,推动企业强配套、降成本、防风险、扩产能,实实在在做强实体经济支撑。
  目前,双流正重点推动航空经济由以“航空运营为主”向“航空先进制造业、航空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发展”转变。2022年,新开通国际定期货运航线6条,形成30条覆盖全球主要城市的货运航线网络,正积极推动川航、国货航、比利时航空等国内外航空公司投放货机,力争通过努力,年货邮吞吐量超过70万吨。
  近日,成都高新区全力为企业纾困解难,完成《关于医药健康产业建圈强链发展政策》资金兑现,共给予康诺亚、倍特药业等58家区内企业181个项目超2亿元产业政策资金兑付,全力支持企业发展,不断做优做强医药健康等主导产业能级。
  据悉,此次高新区加快实现产业建圈强链政策兑付,将进一步推动区域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医药健康产业体系。
  成华区的目标也已明确。相关负责人表示,坚持以产业建圈强链理念变革产业发展方式,围绕做优都市工业“3+3”产业体系和“1+N”发展格局,突出“高端智能”“龙头引领”“两业融合”,聚焦链主引育链属、围绕主链拓展辅链,着力推动重点产业降本增效、集聚提能。

引领消费升级
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近日,成都SKP正式试营业。该项目总投资额约50亿元,是继北京、西安后国内第三个SKP项目,引入超1300个全球一线品牌,涵盖222个首店品牌。成都SKP还将从全球引进更多时尚先锋品牌入驻成都,助力成都消费升级。
  元旦假期,成都文旅市场也迎来“开门红”。1月1日,成都A级旅游景区客流量较假期首日大幅增长,共接待游客57万人次,较首日环比上涨70.7%;实现门票收入474.2万元,较首日环比上涨116%。
  2023年,成都将继续引领消费升级,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按照计划,将落地开工商圈、商业街区、商业综合体等重大项目44个、竣工投产30个,策划开展“一周一场景、一周一主题”促消费活动。
  锦江区作为成都市繁华的商贸区,依托春熙路千亿级商圈,高端酒店品牌、大型商业综合体云集,IFS、成都远洋太古里等商业中心给游客带来购物休闲一站式体验。
  锦江区委书记陈志勇表示,将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力,其中以春熙路时尚商圈为牵引,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以锦江城市会客厅为载体打造国际交流交往引领区,大力发展高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增强区域综合实力和发展活力。
  “2022年服务业和消费受到疫情反复冲击,企业的信心亟需提振和恢复,此前成都发放多轮消费券,拉动消费超50亿元人民币。”成都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金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成都将从政策端、活动端、人员流动端推出一系列措施,让消费市场尽快火起来、旺起来、热起来。
  他表示,全市商务系统也要科学谋划2023年商务工作,把全会精神和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锚定主要指标、推进重大项目、服务商贸企业、建设重点片区中去,统筹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金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