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9 新年特刊

2023 成都全力以赴奔向美好

华西都市报2023-01-03 16:34:49.0新年特刊

成都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成都高新区科技金融大厦。

白鹭湾生态湿地公园。

  2022年12月29日,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全会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愿景:到2035年,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目标全面实现,基本建成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发展高质高效、动能充沛充盈、文化自信自强、社会和顺和谐、城乡共富共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与此同时 ,2023年的重点工作已排上日程,一个更美好的成都正向我们加速走来。

聚焦科技创新
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0家以上

  科技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动力。2023年,成都围绕科技创新,明确了一系列“小目标”:集聚创新要素增强科技策源能力。高水平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启动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出台科技成果转化十条;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35万亿元。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突出“产研融合”加速科技创新,把创新作为赢得优势、制胜未来的关键增量,深入实施岷山行动计划、校地启航计划、中试跨越计划等科技创新“十大计划”,打造“PI-IP-IPO”创新链条,不断整合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同时,高标准建设天府绛溪实验室、天府锦城实验室,加快高能级创新平台落地,力争2023年新增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35家以上。
  记者了解到,为支持科技企业做大做强,成都高新区构建起以“政府增信”为核心的债权融资服务体系聚焦科技企业初创期、成长期、壮大期、成熟期不同发展阶段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建成政策性、引导性、优质市场化3大类30余款金融产品矩阵。近期,成都高新区启动并实施积分贷“百亿千企”行动,已为643家企业发放102亿元信用贷款,发放额度居全国试点高新区第一。
  “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将加快组织学习会议精神,抓好落实和贯彻。”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丁小斌表示,科技创新涉及到人才、资金等各种要素,将在未来重大科技项目布局、资源要素配置、政策制定等方面加强统筹和协调。
  同时,放大创新平台的赋能和支撑作用,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目前成都已经布局了超过200家国家级的创新平台。“还要统筹抓好产、学、研的协同联动。”丁小斌表示,成都高校创新资源排在全国前列,要把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城市发展、治理的优势,还需协同高校,在技术协同攻关、创新联合体共建、建圈强链平台共享等方面发力。

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2022年相关产业产值超2010亿元

  近日,成都年度观山报告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报告显示,2022年成都人52次推窗邂逅雪山。
  2023年,成都将深化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出深入推进“四大结构”优化调整,做强光伏、锂电等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推动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控,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0天以上;开展“五绿润城”“天府蓝网”行动,启动“百个公园”示范工程2.0版,森林覆盖率提升至40.7%。
  如今,在双流、新津、天府新区等成都多地的相关产业园区和科研基地,光伏、锂电、氢能等高端能源装备相关的研发和生产企业正加紧布局。以成都淮州新城为例,目前已聚集了通威太阳能、通合新能源等多家企业。
  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聚焦动力电池及储能、光伏、氢能、节能环保及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建筑、绿色低碳服务六大领域,大力实施绿色低碳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数据显示,成都已形成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和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2022年前11个月,成都绿色低碳产业产值达2010亿元。
  此外,还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加快推动出台蓝天、碧水、净土等12个标志性攻坚战行动方案,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稳步改善成都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聚焦碳达峰、碳中和,协同推进四大结构优化调整,出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深化“碳惠天府”机制建设。
  记者了解到,“碳惠天府”公益平台围绕“低碳消费”制定了“餐饮、商超、景区、酒店”低碳评价规范,以引导相关企业实施低碳管理,并对公众的低碳环保行为发放碳积分,通过积分兑换商品或服务。目前,已开发碳减排项目40余个,审核登记碳减排量8万余吨。到2023年,“碳惠天府”用户有望突破200万。

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实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项目430个

  成都连续14年上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23年,成都将提质建设幸福成都,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成都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共同富裕作为成都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深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推动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加快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2023年,成都将启动建设市中心医院等27个医疗卫生重大项目,新增普惠养老床位2000张,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覆盖率达到50%;实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项目430个,新增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6万套、人才公寓7000套。
  成都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急需紧缺技术技能人才引育、评价、激励和服务政策体系,加快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建设。
  同时,全力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就业重点人群,成都市人社部门将全力做好就业促进工作。完善适应各类就业形态特点的劳动保障制度,强化劳动关系领域矛盾纠纷调处,切实维护好劳动者合法权益。
  日常生活中,市民的幸福感也会增强。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将启动“百个公园”示范工程2.0版,深入开展“老公园·新提升”计划。2023年将新建天府绿道800公里,新建各类公园68个。
  此外,成都还将在森林康养、生态纪念林、林草碳汇等方面大胆探索,结合环城生态公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等重大生态项目建设,营造文商旅体融合多元场景业态。筹办202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办好“公园城市花园季”“天府芙蓉花节”等特色活动,打造“成都花展”品牌。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金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