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猩》出版社供图
你听过猩猩的叫声和鼾声吗?你知道它们的声音在表达什么讯息吗?当他们的声音被诗人捕捉,在高科技、翻译软件的协助下,“创作”出诗歌,又会充满怎样的奇思妙想呢?近日,一本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推出的诗集《阿猩》,为我们提供了一份有趣的答卷。
2022年,诗人丁成受“人间动物园艺术计划”邀请,走进江苏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看到了一幅十分温馨的画面——红毛猩猩“毛栗子”躺在饲养员的腿上晒太阳,显得十分惬意。或许是被人与动物之间的温暖联系所打动,他不由自主地用手机录了一段“毛栗子”的视频,并决定把它的叫声“翻译”成诗。
通过与红山森林动物园沟通,丁成获得了“毛栗子”撒娇的28秒声音文件和它在睡梦中打鼾的23秒声音文件。随后,丁成把叫声和鼾声通过技术手段完成从声音向文字的转化,再经过总计200种人类语言的翻译——利用不同语种之间不断扩大的翻译误差、翻译软件的错译、误译、乱译而获得的材料作为素材,经深度加工后,形成了《阿猩》一书。全书总计1000首诗,分为“现实”和“梦境”两个部分,诗中出现的词汇、地名、人名等,都尽可能地作出了注释。
不同于一般常见的诗集,《阿猩》是一次将艺术、科技及文学进行跨学科融合的开放性尝试。这本书启发人们以一种新颖的方式来探索与拓展人们认知和理解世界的边界,激发人们对知识系统的重新思考,旨在唤起人们对动物保护的重视以及生态保护的关注,促进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这样的尝试得到不少诗人的积极回应。北京大学教授、鲁迅文学奖得主、诗人臧棣说:“丁成的《阿猩》写得别出心裁。它的体式轻快、灵巧,语言近乎透明到诙谐,但隐含在字里行间的风格则始终是敏锐的。”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姜孟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