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 当代书评

90后女孩“人生变形记”出版

华西都市报2024-07-05 03:20:46.0当代书评

小小 Mika 摄

打工时期的小小

《小小浮浪人》

  一个成长期极度缺乏家庭支持的人,如何抓住有限的机会,使自己不下沉,向光而行,活出内核强大的人生?河北90后女孩“小小”的个人真实经历,给人带来很大启发。
  “2007年,山西餐厅服务员;2008年,北京丰台电话销售;2009年,北京通州一网吧收银员……2018年,香港理工大学读研,2021年,继续读博……”2023年,小小的故事以“90后女孩奋斗14年从服务员到博士生”的词条上了微博和抖音热搜,引发热议。
  2024年6月,小小写的自传体书《小小浮浪人》由重庆出版社正式出版。

从困境中走出的勇敢者自传


  “小小”本名武秀秀,1993年出生在河北农村。幼时父母离异,小小跟着打零工的父亲来到城市边缘辗转流离,不久父亲再婚,她受到继母的虐待。读初一时,小小被迫辍学离家,开始打工生涯。16岁时,小小的父亲在用马车运货时被大车撞倒,重伤不治去世。在困境中,小小没有放弃通过多种方式汲取营养,自我教育、提升的机会。18岁的小小,受到一个网友的提醒,知道了成人自考的存在并开始认真准备,由此走上不一样的人生。她一边打工一边通过自考获得了北京大学心理学专科、本科学历,之后又备考雅思,到中国香港攻读硕士、博士,还于2023年8月前往芬兰一所大学交流学习。如今的小小性格开朗,学业有成,有稳定、美好、滋养她的亲密关系。她会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故事,努力给处于迷茫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在《小小浮浪人》中,小小将自己30岁人生分成三个阶段的“变形”:从出生在贫困乡村、尚未成年却已背着行囊被推着走的“骆驼”,到有强烈动机想要自我实现的“狮子”,再到30岁希望回归孩子心态的“赤子”。小小说:“我得到的苦难不值得被歌颂,但每一个从困难中走出来的人都值得被颂扬,因为他们的身体里蕴藏着爆发的能量。我对世界的信任,对身边人的善意,对光明的追求,在很大程度上来自我所接收到的各种各样的善意。漫漫成长路,我走了过来,身心健康地站在现在的朋友们面前,千里迢迢、历经艰辛地和他们的人生相会。”
  《小小浮浪人》出版后,很快登上了图书销售排行榜,得到众多读者好评。“这是一个勇敢者的自传。”“小小的故事让我看到,无论起点有多低,只要心怀梦想,勇敢追求,很多不可能都可以变成可能。”
  虽然成长艰难,但小小写自己的主调并不是诉苦,而是感恩。在书中,她特别分享在某个时刻得到的点拨和帮助,对自己尤为关键。18岁时,一个朋友在网上通过对话框发给她一句话:“你很聪明,应该继续接受教育。”对她带来了犹如石破天惊的启示,“好像在空旷而贫瘠的荒漠上突然刮过一阵强风。于是,在过去那片荒漠中一直疲于奔命、背负着生活压力、不得不低头看路、如骆驼一般的我,终于缓缓抬起头,向远处瞥了一眼。我的整个世界都好像被重新点燃了。”
  内心被点燃的小小,把所有碎片时间都利用起来,见缝插针地学习。每天上下班各有半小时通勤时间,她会在公交车上疯狂背书,下班后、周六日,以及其他节假日,她几乎都在家里学习,“仿佛人生中除了学习已经没有其他事情可做了。”她每天都给自己定好任务,必须背多少个单词、完成多少篇阅读、学习多少页专业课知识,完不成就不睡觉。
  后来总有人问小小,为什么她的执行力这么强。“从小到大,来自外部的力量一直不断驱赶着我,很多事情容不得我琢磨,而是要立即行动起来去解决问题。我也习惯了无论面对什么事情都要快速调动内心动力,去适应外界的变化。”她说。
  对自己的行动力,小小用狮子来做比喻,“狮子总是在狩猎,它不断扑向一个又一个目标。当我有了目标感,并且一步步实现目标之后,这种持之以恒的坚持给了我坚韧和信心。”

相信什么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从初一辍学打工的餐馆服务员、工厂打工妹,到如今即将从香港理工大学博士毕业,小小的人生轨迹,被很多人赞叹。但她说,并不只有她一个人在努力。“我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一句话点醒我的出租车司机李靖、放任我一边看书一边上班的公司领导、给我提供职业跃升机会的同事、提醒我可以考入香港理工大学的朋友、帮我写推荐信的老师,还有爱我、支持我的爱人。除了来自父母的亲情,人生三大支柱我已经有了两个:友情和爱情。我还有什么不满足呢。”
  在感恩得到他人点拨和帮助的同时,小小也不忘记表扬一下自己,“我自己也争气,既然有了天时地利,我就更加拼命地往前走、往上走。我始终认为,相信什么,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相信,当我们对当前生活不满时,去努力是有回报的,不一定是金钱或地位。就好像一只小虫子一直在推一块石头,它可能推不动,但在推的过程中,小虫子也成长了,它没有停留在原地,它的心理韧性变得更强,没什么能轻易让它退却。我还相信,有时候为了走直路,我们需要先走一段弯路,就像我碎片式的、被打乱的人生,反而给了我巨大的勇气和能量。”
  童年受到继母虐待,但小小从未给父亲诉苦过,而是尽量在父亲面前装着没事。小小说,去倾诉的前提首先得是你觉得对方能听懂,“父亲在当时他那个处境中,为了生计奔忙,就算跟他说了,他也不能真正听见,所以就没有必要去说。还有就是,我也心疼父亲,不愿让他为难。”
  2024年5月,紧锣密鼓写论文间隙,小小回了一趟北京,回到小时候跟着打工的父亲租住的地方。父亲租的房子曾在铁轨下小山坡的对面,那里曾有一片矮矮的房子。现在,小土坡和铁轨还在,但是房子已经被拆,变为一片平地,上面架起了一座大桥。“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我长大了,再次回到这个地方,我感觉什么也没变,只是我似乎走了很远很远,离开了很久很久,而父亲一直停留在这里。”
  小小也回到河北农村老家看望大娘大爷。不少同龄女孩早早结婚,男孩子则在农村养牛,或者在城市打工。在他们的身上,小小像照镜子一样看到自己。她对自己的命运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如果我的父亲仍然在世,我的继母仍然在影响我,那我的人生将会如何。我甚至意识到,曾让我自卑了几十年的其貌不扬的相貌,反而可能是我的保护伞。”
  近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到小小。在交流对话中,小小的声音爽朗干脆,态度真诚,言谈之间很有灵气,让人切实感受到这是一个内核强大的女子。目前她已经从芬兰回到国内,正在对博士毕业论文做最后的修改,今年8月就要提交,等待答辩。博士毕业后她大概会有三个方向的择业意向:大学教师、进企业、自主创业。但不管哪一个,她都有信心,“我会再次抓住机会。”而且她还有了写下一本书的计划,“在写《小小浮浪人》过程中,有不少念头冒出来,还想写写关于原生家庭、亲密关系,以及我自己是怎么克服自卑的过程。”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图片除署名外由出版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