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伶 省人大代表、青川县恒丰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青川海伶山珍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唐印 省人大代表,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总工程师兼技术带头人
汪东海 省人大代表、四川天草润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春香 省人大代表,中江县留守儿童艺术团团长,德阳市春香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理事长
1月21日下午,四川省第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的第二场“代表通道”开启。走上通道的4位省人大代表,来自各个领域,在聚光灯下,带来他们的真诚讲述。
省人大代表赵海伶,作为青川县恒丰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青川海伶山珍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她的创业初衷,是在看见山里农户的“山货”卖不出去时,想要通过互联网的力量,打破地域的局限,让家乡的农产品走向全国。
站在“代表通道”上,当她讲述起这一段往事时,仍记得老乡们要把家里的山货变成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那时候,家乡最好的蜂蜜也卖不到10元钱一斤,农户只能在街上走街串巷去销售。”那时候,赵海伶就开始思考,有多少这样的村民,手捧山珍,却挣扎在困顿的生活里。于是,一个小小的网店,链接起了山里和山外。创业之初,他们只能依托肩挑背扛把山珍运到山脚进行销售,为了寻找优质山货,团队走遍了家乡每一个村庄、每一道山梁。同时他们通过直播电商、公益助农,免费给山里老百姓卖山货。“我们通过这种方式,把他们卖不出去的优质山货,卖了一个好价钱,实现了增收和致富。”赵海伶表示,这些村民也可以到他们的基地务工,这样做也增加了他们家庭的收入。
“作为一名省人大代表,‘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我一定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面对未来,赵海伶充满信心,“我们的市县政府也在大力实施农产品优质优价战略,我也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去探索和创新,让我们家乡的农产品走得更远、走得更稳,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一名科技人员,我始终认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仅仅关系到企业和科技人员自身的利益,更关系到我们在国际上的认可度和国家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站在“代表通道”上,省人大代表、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总工程师兼技术带头人唐印讲述着自己的经历。
“以我们公司为例,我们金象的三聚氰胺生产工艺,也叫蜜胺生产工艺,系列知识产权维权是2014年开始的。”作为企业负责人,唐印带领团队历时9年打赢这场官司。他熟稔地道出一组数据:在诉讼期间,他们经历了三级7个法院、35次庭审、5次专利无效行政诉讼、2次专利权属纠纷诉讼过程等,最终取得了胜利,获得了6.58亿元的赔偿,刷新国内知识产权案件纪录,同时也是执行到位的案例。“2024年7月,6.58亿元全部到账,这对我们公司是极大的鼓舞,我们的技术人员争先申请专利。”
作为省人大代表,唐印立足从业优势,深入调研,持续从知识产权的保护上提出很多建议,尤其是关于四川省知识产权保护的方面。
在唐印看来,差异化发展才能带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而知识产权保护是关键。“在这件事情上,我们是受益者、参与者、获得者,同时我们也想把这样的受益分享给大家。”唐印表示,企业在2023年12月捐出1000万元作为眉山市知识产权保护的援助基金,“只有我们所有企业都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国家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我们的经济才能高质量发展。”
站在“代表通道”上,省人大代表、四川天草润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汪东海提及家乡内江,首先介绍的就是“中国天冬之乡”的名片。这些年,内江东兴区挖掘道地药材资源,大力发展内江天冬为主的中药大健康产业,种植天冬3万余亩,振兴了革命老区,助力了乡村振兴。
小药材如何撬动大产业?汪东海持续挖掘天冬市场。“内江天冬具有润肺止咳等功效,目前围绕化妆品、食品、药品、保健品4大类领域共研发了41个产品。”同时,内江天冬研发广泛,但并没有纳入药食同源物质目录,应用受限,“我开始思考,能不能将天冬纳入药食同源物质目录管理呢?”汪东海说。
为此,他调研了内江各地,也跑遍全国的各大中医院所,经过调研,他发现内江天冬的市场应用非常广泛,也非常具有开发价值。于是,在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他提出将天冬纳入食药物质目录管理。会后,他积极到相关部门沟通汇报,得到支持和认可。2024年8月,天冬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纳入药食同源物质目录,为内江天冬发展注入一针“强心剂”。
同时,汪东海提出关于打造“中国天冬之乡”园区建设的建议,也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并配套资金10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为中医药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我见证了内江天冬从无到有、从弱到壮,吸引了返乡农民工务工创业,把荒山变成良田,照顾了小又照顾了老,腰包也鼓了起来。其中有个村民种植了150亩内江天冬,纯利润达到了40多万元,更多的笑容洋溢在村民脸上。”汪东海表示,今年他将提出把内江天冬纳入川产道地药材大品种培育,争取天冬在人才领域、科研市场拓展、品牌推广方面得到支持。
省人大代表刘春香每次介绍自己,一定要强调,她是来自中江县留守儿童艺术团的团长,德阳市春香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理事长。20多年来,她长期关注关心关爱“一老一小”,成为留守孩子们的“好妈妈”、孤寡老人的“好女儿”。
从最初兼职舞蹈老师,到决定用舞蹈打开留守孩子的心灵,刘春香先后创办了中江春香艺术中心、中江县留守儿童艺术团、德阳市春香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中心,每天义务下乡教孩子们跳舞,每年有200个孩子圆梦舞台。同时,她还寻找社会资源,为乡村学校解决校服、饮水、课桌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600余万元。
在当选省人大代表后,刘春香聚焦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她和团队编创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韵律操、防侵害操,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保护意识。同时,她有多条建议都是关心未成年人,“很欣慰的是去年10月1日《四川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的实施,我的建议在里边有体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刘春香成为了一名银龄志愿者,她组建银龄志愿者团队,开办老年大学,支持低龄老年人为高龄老年人服务,银龄互助。
“我在德阳市二物小区里为200多名老年人服务,得知空巢老人吃饭难的问题,我链接社会资源,在小区里开办了免费的爱心公益食堂、素食餐厅,让老人们在那里解决了吃饭难的问题。”说到这里,她顿了顿,感触很深,“老人们握着我的手说,我比他们的女儿还亲”。
在刘春香看来,解决“一老一小”的问题,既是家事,又是国事。“昨天聆听了省长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提到要强化‘一老一小’服务,让我更加确信:走好这条路是正确的,值得的!”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