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6 健康成都

“医”路有温度 服务零距离

华西社区报2025-05-09 02:30:22.0健康成都

  

□包敏 华西社区报记者 张丽 沈悦 杨铠 李思佳 医院供图


护佑安康 让区域妇幼健康绽放
新津区妇幼保健院党总支书记何毅

  近年来,成都市新津区妇幼保健院以精细化管理和内涵建设为核心,全力打造妇幼健康服务品牌,通过专科建设、健康宣教、医联体合作及服务升级等举措,为辖区妇女儿童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助力区域妇幼健康事业迈上新台阶。
  医院对标妇幼保健特色专科标准,持续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目前已成功创建省级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示范基地、省级新生儿保健特色专科、省级孕前保健特色专科,妇产科立项区级临床重点专科,并重点发展儿童呼吸、消化、新生儿及儿童保健四大亚专科,同步推进新生儿机械辅助通气、中医外治、儿童早期教育及康复治疗等特色技术,2025年儿科临床重点专科完成验收,进一步夯实学科基础。
  依托“津心妇幼”党建服务品牌,医院全年开展“护花行动”,组织健康宣教及义诊活动30余次,覆盖群众4000余人次。同时,持续推进惠民项目,连续22年实现孕产妇零死亡,2024年完成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10367人、乳腺癌筛查9943人,对筛查出的高危人群均进行了治疗和随访,免费婚检、孕前优生检查等公共卫生服务惠及千家万户。
  医院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深化医联体合作,开设新津区首家生殖健康与不孕症门诊,全年接诊1189人次,帮助37名女性成功怀孕。此外,率先开展小儿舒适化口腔综合治疗,完成14例病例;与四川省针灸学校合作推广中医适宜技术,与成都市职业技术学院开展院校合作,培养专业人才,进一步推动学科建设与科研教学深度融合。
  医院优化学科结构,新增乳腺外科、生殖内分泌、宫颈病变、助产士、中医妇科等业务,开设盆底康复中心,全年开展新技术新项目45项。成立名医工作室,邀请市级专家团队提供个性化诊疗服务;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邀请省级中医名师授课,提升中西医结合能力。同时,通过环境美化及“一米看世界”等细节优化,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新津区妇幼保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医院将紧跟国家妇幼政策,立足辖区需求,以重点专科为引领,强化医疗质量与技术水平管理,为妇女儿童提供优质高效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持续推动妇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服务模式 做居民健康坚实“医”靠
四川友谊医院医务部副主任、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高全清

  四川友谊医院始终坚持以“服务患者”为核心,通过健康服务驿站、盈小友志愿者服务队、家康关爱卡等创新举措,将优质医疗服务延伸至社区,为辖区居民尤其是老年群体提供便捷、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切实提升就医获得感与满意度。
  健康服务驿站目前已成为四川友谊医院服务居民的重要窗口。每周四,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高全清都会在此坐诊,为居民提供慢病管理、用药指导等服务。一位85岁的糖尿病患者感慨:“下楼就能找高主任调处方、测血糖,我的病情稳定多了!”三年来,高全清带领团队开展健康科普讲座132场,服务慢病患者超3000人次,用专业与耐心赢得居民信赖。
  以护理团队组长张惠清为代表的医护人员,每周一至五为居民提供常规检查、体检报告解读等服务。驿站还联动互联网医院平台,为老年群体开通预约挂号、住院证办理等绿色通道,减少排队等候时间,实现“一站式”便捷就医。
  此外,医院组建的“盈小友-四川友谊医院志愿者服务队”定期深入社区、养老院开展义诊宣教,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基层。通过“预诊治康”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医院从疾病预防到康复管理全程护航居民健康,让“家门口的‘医’靠”更加坚实。
  未来,四川友谊医院将继续聚焦居民就医需求,深化服务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助力提升辖区健康管理水平,为更多家庭筑起温暖的健康屏障。

筑牢基层医疗网底“家门口”健康守护再升级
双流区九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郭世忠

  2025年,双流区九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聚焦服务提质、资源优化和精准管理,全力为辖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健康服务。
  深化“党建+”融合机制,推动党建与医疗业务同频共振,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推进廉洁医院建设,强化廉政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医疗环境。
  以九江区域中心医院建设为重点,落实人才引育计划,引进外科、眼科、急诊科医生,持续提升本科及以上学历和中高级职称人员占比。依托双流区中医医院医联体资源,强化全科医学科、急诊科等重点科室建设,力争全科医学科通过省级基层临床特色科室评审,实现区域医疗服务同质化。
  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老年、慢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提供“家门口”健康管理;推进健康档案信息化,实现数据共享,提升使用效率。
  加强“一老一小”健康服务,做实老年人慢病管理,优化儿童保健和预防接种“一站式”服务。组建健康科普专家团队,开展“五进”(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家庭)活动,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新增心理咨询门诊,探索与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健康中心建立心理健康服务协作模式,为青少年及居民提供心理健康干预,预防心理问题发生。
  强化信息化手段应用,推动健康档案免费开放和动态更新。推广“周末门诊”等便民服务,打造多元化健康场景,提升居民满意度和获得感。

专科+医防让健康从“睡好觉”开始
龙泉驿区西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毛丽

  睡眠是健康的基石,而慢性失眠、睡眠呼吸障碍等问题正悄然侵袭现代人的生活。龙泉驿区西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上级医院建立“睡眠医学”专科联盟和“医防融合工作室”并以此为抓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交出了一份让群众满意的答卷。
  近年来,中心联合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建立“睡眠医学”专科联盟,并同步设立“医防融合工作室”,以“治已病”与“防未病”双轮驱动,破解群众“看病难、防病弱”的痛点。
  技术下沉,家门口的“华西标准”。依托华西第四医院睡眠医学顶尖团队,通过外派医务人员进修学习,定期开展联合义诊、带教等活动,中心逐步建立一套规范化、系统化的睡眠健康管理服务流程。社区居民无需远行,在社区就能享受优质服务。这不仅极大地缩短患者就医距离,更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
  筛查前置:“医防融合工作室”聚焦慢性病与睡眠障碍的关联性,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提供睡眠和认知筛查,发现异常即时干预。
  宣教破冰:让知识“活”起来。除了常规家庭医生进社区开展宣教活动以外,中心医务人员还通过撰写科普文章将专业的睡眠健康知识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用得上的实用信息,真正让健康知识深入人心,成为守护群众健康的“隐形盾牌”。

创新驱动打造全方位健康服务综合体
郫都区安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副书记、主任杨丽萍

  2025年,郫都区安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创新为引擎,积极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专科技术差异化发展及服务模式创新迭代,致力于打造集“预防-诊疗-康复-健康促进”为一体的全方位健康服务综合体,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中心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以党建为引领,将党的建设深度融入医院发展和管理中,为医院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中心积极推进门诊楼风貌改造,打造家医签约及老年人健康管理一站式服务工作室,为居民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体验。
  中心以创建二级综合医院为目标,将等级评审标准指标融入日常管理,以医疗质量作为立院之本,严格执行《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强化医疗质量管理。落实2025年全省30件民生实事工作要求,积极打造占地2340平方米的智能化康复中心,构建“筛查-评估-治疗-随访”全链条服务体系,依托中西医康复技术,重点发展残疾人康复、盆底等特色康复服务项目,满足多样化需求。计划新建血透室,为慢性肾脏病患者提供便捷、优质的血液透析服务。持续深化专科建设,在巩固现有省、市级特色专科优势基础上,积极创建省级重点专科,着力构建以专病诊疗为核心、特色技术为支撑的品牌,全面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辐射能力。
  为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中心创新打造了“靖哥哥健康快车”宣传品牌。借助金庸经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的广泛影响力和剧中郭靖大爱、正直、善良的形象,将“靖”字作为文化符号,将古代侠之大义与现代医务人员的大爱情怀相结合。结合季节特点、疾病流行趋势等,推出有针对性的宣传内容,以更接地气、更易接受的方式向居民传递健康知识。
  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建立管理制度,加强检查和维护,确保医院安全运行,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全院职工安全意识。加强平安医院和廉洁医院建设,营造良好医疗环境。
  通过重点工作的推进,郫都区安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做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落实“七个到家”,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模式,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加全面、优质、便捷的健康服务,为建设健康郫都贡献重要力量。(下转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