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2 宽窄巷-
A12宽窄巷
  • ·“素梦归云”创始人王敏:从古风摄影转行织梦汉服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素梦归云”创始人王敏:从古风摄影转行织梦汉服

亲子汉服。

唯美汉服。

素梦归云亲子国风。

  “素人皆有梦,梦里着华裳,归来仙袂飘,云鬓花颜俏。”王敏写的这首诗,装饰在店面墙上显眼的位置。
  作为成都的一名汉服商家,王敏入行3年,创办的“素梦归云”算是成都汉服行业中的一家初创型企业,旗下有素梦云裳原创汉服和素梦归云亲子国风两个品牌。
  王敏说,在汉服市场中,30%的商家是头部企业,她是70%中的一员。她的创业经历没有大起大落,创业成绩还没有十分亮眼,却代表着大部分中小汉服商家的真实生存状态。
  最初被汉服之美所吸引,执着于一种情怀,王敏从古风摄影转行,摸着石头过河,从此织梦汉服。在她眼中,成都可以算是“汉服第一城”,凭借这股底气,她坚信熬过了2020年的疫情,2021年必将是汉服产业更加兴旺的一年。

古风摄影转行
赚到的“第一桶金”亏完了

  古风摄影圈的人应该都听过“盘古映画摄影”,这个如今在部分城市还少量存活的古风写真摄影品牌,曾经在全国拥有两百多家加盟店。
  它的创始人,正是王敏。
  王敏与汉服结缘实属偶然。
  她曾经的专业是环境工程。如按专业所学,她毕业后或许会从事如环境绿化、园林打造相关工作。彼时,她无法想象自己未来的职业会和汉服相关。
  2005年,王敏到一家摄影公司实习,接触了古风摄影。精致的妆容,唯美的衣裳……在镜头下,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美。2013年她开始创业,成立自己的古风摄影公司“盘古映画摄影”。
  那时,全国的古风摄影店很少。“除了做摄影之外,公司也研发服装、饰品、拍摄道具等产品。”公司将自己原创的唯美照片和摄影技术输送给全国其他摄影公司。
  在王敏看来,古风摄影如果没有历史文化作为基础支持,这份事业走不远。照片是对时间的定格,在古风摄影中,王敏希望镜头下的古代服饰是正确的穿搭。“很多摄影店的穿搭是不专业的。我发现这个问题后,就特别想研究。”王敏说,这让她接触到了汉服文化。
  古风摄影为王敏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18年底,自信满满的王敏进军汉服市场。从古风摄影到古风服饰,看似有一定的相关性,实际上完全跨了一个行业。
  “之前赚的钱,第一年就全亏完了。”王敏坦言,就连合伙人也理解不了,为什么会亏这么多钱。无论是在厂家的选择、工艺的要求,还是现货库存的积压,作为一名初入汉服产业的“小白”,她匆忙上路,走了很多弯路。

新手上路
遭遇合伙人撤资等诸多挫折

  如今的汉服产业很朝阳。根据2020年8月天猫服饰等机构发布的数据,近三年来汉服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2019年淘宝平台上汉服成交金额首次突破20亿元。
  越来越多人进军汉服产业,抢占商业先机。但作为一个初创企业,就算身处朝阳的产业,也并非能一帆风顺。
  王敏对此深有感触。“我有一次非常崩溃的经历,那是在2018年。”王敏回忆道,当时上的新款卖得还不错,一上架就被预订了60多套。客户坐等收货,她赶紧让工厂赶制100套。那时候,她还没有固定的合作工厂,就联系了一家以前做洛丽塔服装的工厂,并与工厂签了合同。
  “但后来我才发现,任何合约的约束,都比不上工厂的耍赖借口。”在小加工厂面前,合同不过是一纸空文。“跟工厂谈合约是没用的。他可以告诉你,今天停电了,明天工人生病了。”王敏说,到交货期时,她的布料摞在工人桌子底下,没有一个人在做。
  王敏强忍着气愤,求师傅帮帮忙。她连续三天都去工厂蹲守,盯着师傅做货,但到了第三天,她的货只做出来两件,其中一件还把衣服的带子装反了。
  “我当时就崩溃了,对他们吼着‘你们不用做了!’”王敏气愤地抱起半成品布料离开,一上车她就哭出了声。“我也不知道要把这些裁片抱到哪儿去,因为好不容易才找到这家工厂愿意接单。”
  进入汉服产业的第一年,王敏遭受了很多挫折。怎样提高销量,如何打开网上渠道,库存压力如何缓解……在诸多的阻碍面前,她对工厂问题的记忆尤为深刻。“工厂只想接产量化的订单,1000件或许是会被他们认为较合适的订单。”但作为一家初创企业,1000件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此外,因为不熟悉绣花、印花等各种细致工序,她的成本比别人翻了一倍,“同样一件衣服,别人卖五六百有利润,我必须卖八九百才有利润。库存高企,投资没有回本,合伙人也渐渐撤资离开。”源于热爱,始于坚持,虽然遇到很多的困难,王敏依然忠于自己的热爱,不断提升自己和团队的专业能力。

渐入正轨
熬过疫情开第二家门店

  经过一年的摸爬滚打,2019年,王敏终于找到了稳定的合作厂家。年初,她在成都开了第一家实体店“素梦云裳”,主要以成人汉服为主,风格强调“仙气”,希望通过实体店让更多的人在线下体验到汉服的美。
  2020年,虽然疫情凶猛,但国潮热度不减。她只做了三个款式,但依然能够支撑企业的基本运行。有一段时间,每天门店前经过的人不超过5个,甚至有时候连着好几天不开张。“2020年的五一和十一,生意确实好转,但相比2019年同期下滑了2/3。”
  熬过了2020年,她于2021年初进驻荷花池,有了第二家实体店“素梦归云亲子国风馆”。目前,销量比较稳定,事业算是渐入正轨。
  做汉服这3年,王敏觉得汉服产业依然停留在“春天做春款,夏天做夏款”的阶段,停留在一个小圈子中,相比成熟的时装产业节奏慢了一拍。汉服要“出圈”,必须日常化、常态化,让更多人走近汉服。此次入驻成都成熟的服装批发市场——荷花池,她想观察学习传统时装行业,提升自己的品牌。
  2021年,除了正常汉服形制的开发,她还会开发一系列更适合日常出行的汉元素服饰,用料和绣印花工艺上除了“仙气”更要提升面料和做工品质。王敏计划聚焦8岁-16岁“中大童”汉服和亲子汉服。她觉得汉服复兴和汉文化的推广要从孩子抓起,同时,她计划加大投入和研发力度,每个季度至少推出12个新款,满足线上和线下店面运营的需求。
  在她看来,如果想把品牌做好,除了实体店,更重要的是组建产品研发团队和电商运营团队、直播团队等,因为汉服的竞争核心还是在于产品。2021年的目标是把现有的8家代理加盟店扩到30家,并在三年内,在全国拥有100家实体店的加盟。

汉服市场
成都有“汉服第一城”的实力担当

  在王敏眼中,成都无疑是“汉服第一城”。
  不管是举办汉服活动的场数,汉服爱好者的数量,还是汉服商家的数量……放眼全国,成都都是实力担当。
  “行业有朝气,政府也特别支持。”王敏说,荷花池所在的成都市金牛区,对汉服产业的支持力度非常大,提供了不少租金、装修等方面的补贴。此外,在成都还有大大小小的汉服活动,比如2020年11月在文殊坊举办的汉服出行日,有助于营造汉服氛围,普及汉服文化。
  “有了氛围,我们的汉服自然就卖得出去。”王敏认为,有了大型活动,自然就会有流量。有流量,就会营造出良好的氛围。汉服恰恰是一个非常需要氛围的产业。
  原创是汉服的生命力。成都是一个原创生命力非常强的地方。虽然成都的汉服商家竞争很激烈,但“只要不抄袭,保持原创,每一家店都有自己的特色”。王敏说,其实汉服终究只有几个制式,但配色不一样,绣花不一样,拍出来的照片不一样,宣传不一样,整个品牌就不一样。
  “从2018年到现在,除了30%的头部商家,其他70%的商家都不挣钱。”作为一家初创型汉服企业,王敏对行业保持乐观的同时,也有着一份警醒。
  封面新闻记者 刘秋凤 谢燃岸 实习生 张艺蕾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