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3 要闻-
A3要闻
  • ·让新发展理念惠泽广大市民群众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让新发展理念惠泽广大市民群众

成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实施方案和2021年计划发布

成都正朝着更加宜居的方向发展。图为锦江畔合江亭夜景。

  2月18日,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成都市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动员大会召开。会上提到,十大工程不仅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牵引工程、增强城市发展战略优势的筑基工程。
  会议强调,要把十大工程作为人民城市的样板工程、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战略举措,用一笔笔民生支出书写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用一项项工程成果涵养奋斗奉献的时代风尚,全面塑造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比较优势,让新发展理念惠泽广大市民群众。
  会上,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各专项推进组组长依次发布了各项工程五年实施方案和2021年工作计划,向首批市民观察员代表颁发了聘书。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杨金祝秦怡

  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
  今年力争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3万人

  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作为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第一项工程,直接关系到居民的“钱袋子”。成都将通过提高工资性收入,提升经营性收入,增加财产性收入,缩小收入差距,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成都力争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3万人、新增新职业岗位5万个、新设立科研助理岗位5000个。到2025年,新增实习见习岗位10万个、新职业岗位25万个。
  深入实施全民技能提升计划、“成都工匠”培育五年计划、在职职工万人免费技能提升培训计划、“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持续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水平,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高品质公共服务倍增工程
  到2025年新增三甲医疗机构10家以上

  高品质的教育、健康、文化、体育服务,是美好生活的重要刚需。到2025年,成都将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400所,新增学位30万个,高品质幼儿园数量在2020年基础上翻番,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优质学校覆盖率提升到70%。
  成都还将提供更加优良的健康服务。到2025年,成都将新增三甲医疗机构10家以上,实现三级医疗机构区(市)县全覆盖;新增三级乙等疾控中心5个以上,重大传染病疫情有效处置率100%;深化分级诊疗,创新医联体国家试点示范,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成都人均期望寿命超过82.4岁。
  成都还将实施文化地标建设、文化阵地提升、文旅场景打造、文化精品生产、文化供给倍增等五大行动,到2025年,国家高等级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剧场、音乐厅等达到130座以上。

  生活成本竞争力提升工程
  五年内新增人才公寓10万套以上

  让城市更加幸福宜居,生活更加巴适安逸。在实施生活成本竞争力提升工程方面,成都将实施舒心居住计划、舒服社区计划、舒畅消费计划和舒美品质计划。其中,五年内新增商品住房供应90万套以上,新增租赁住房30万套以上、人才公寓10万套以上。
  在社区生活方面,成都将优化提升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系统营造功能完善、精准高效的社区生活服务场景,推出社区商业示范性消费新场景36个。
  在打造体验消费场景上,成都将加快建设春熙路、交子公园2个都市级商圈和西博城、双流空港、成都蓉北等12个城市级商圈,打造100条特色商业街区,推出100个户外消费场景、100个公园城市网红打卡点、100个体育消费新场景、100条绿道精品旅游线路。
  

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
  加快完善“环+射”路网系统建设

  让单调乏味的通勤变为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和场景体验,成都将持续推进职住平衡,丰富“轨道+公交+慢行”多样化绿色出行选择。
  2021年,成都将加快完善“环+射”路网系统建设,持续推进东西城市轴线、天府大道北延线、羊西线、草金路等骨干路网建设,打通市域“断头路”20条以上;提升慢行出行环境,天府绿道开工800公里、建成600公里,建设1000条社区绿道,完善自行车道200公里。
  公共交通持续提质。2021年,成都将持续推进第四期8个轨道交通项目和S3资阳线的续建工作;将新开及调整公交接驳线路20条以上。

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
  加快构建15分钟公共服务圈

  让市民家园更有颜值、市井生活更有品味、社区服务更加完善。成都将持续推进天府锦城、锦江公园、一环路市井生活圈等高能级项目建设,构建历史与现代相融共生的公园城市新场景;保证每个区(市)县至少实施1个城市有机更新示范工程。
  同时,成都还将逐年推进217个老旧片区有机更新项目建设,加快构建“15分钟公共服务圈”。其中2021年,将启动50个成片更新项目,实施棚户区改造3687户、城中村改造1800户,建设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项目400个。
  在老旧小区改造上,成都将加快推进既有住宅自主增设电梯。今年,要完成313个老旧小区改造,既有住宅自主增设电梯800台。

  生态惠民示范工程  今年推动天府绿道建设突破5000公里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成都将实施“锦城蓝天”提升行动、“青山映城”提升行动、“绿水蓝网”建设行动、“天府净土”巩固行动、“宁静蓉城”降噪行动。
  在“青山映城”提升行动中提到,到2025年,龙门山修复大熊猫栖息地30万亩、龙泉山增绿增景25万亩,建设“东部森林”4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1%,努力实现“青山映城、草长莺飞”。今年,着力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和锦江公园、锦城公园建设,推动天府绿道建设突破5000公里,贯通环线100公里一级绿道,完成6条重点滨水慢行街打造,新增绿地1800公顷,完成立体绿化20万平方米。
  

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建设工程
  实现涉企和市民事项100%网上可办

  面向“十四五”,成都致力打造稳定公平可及的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推动审批服务简约易办、惠企政策精准易享、发展机会公平可及、要素获取便利快捷,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继续保持全国营商环境先进城市行列,努力让“办事不求人、办成事不找人”成为成都营商环境的鲜明标识,营造“有无熟人一个样、大小企业一个样、国有民营一个样、内资外资一个样、投前投后一个样”的公平发展环境,让市场主体安心投资、专心经营、全心发展。
  今年,成都将实现涉企和市民事项100%网上可办、80%以上事项“不见面”审批,90%以上事项“一窗受理”、70%以上事项可“全域通办”、高频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审批服务事项即办率超过40%。

  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工程
  今年成都将累计建成750万平方米双创载体

  城市的活力在青年,城市的未来看青年。“十四五”期间,成都将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环境友好城市,打造创新创业者的“圆梦之都”“活力之城”,持续营造让“蓉漂”成为时代风尚的浓厚氛围,让青年人才筑梦成都、成就未来。
  今年,成都将累计建成高能级重大创新平台120个、各类创新平台1750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实验室的大型科研仪器、工业设备开放率达50%;累计建成750万平方米双创载体;就业人员和就业机会比例将达1:1.6,到2025年,就业人员和就业机会比例达1:2;将新增商品房配建人才公寓2万套、筹集建设租赁住房3万套,“蓉漂”青年人才驿站服务1.5万人次。

  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工程
  今年地震监测预警信息覆盖率达到65%以上

  成都将建设智能便捷的城市管理系统。全面部署交通运输、生态环境、安全生产、治安防控、气象监测等智能感知设施,推进监测感知网络建设,形成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城市感知体系。推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做强全局洞察、系统决策、精准调控的“城市大脑”。
  同时,建成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完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提升预警信息发布的覆盖面、精准度和时效性。实施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排危除险和避险搬迁工程,构建以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和能力建设为核心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今年,完成地震监测基础设施现代化改造,地震监测预警信息覆盖率达到65%以上。

  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
  把人文关怀落实到衣食住行育教医养

  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聚焦“一老一小”和特殊群体,以全龄阶段居民的多层次需求为导向,把柔性关照渗透到城市规建管运各个环节中,把人文关怀落实到衣食住行育教医养每个细微处,让每一个生活在成都的人都能感受城市的关怀和社会的温暖。
  到“十四五”末期,成都建成儿童友好型城市,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健全,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更加密实牢靠,慈善服务覆盖城乡社区,形成孩子开心成长、老人舒心长寿、特殊人群暖心有尊严、市民共享友善和美的全龄友好包容社会氛围。
  其中提到,今年,建成运营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22个,全年改造护理型床位3000张,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