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520”变成三个“520”
徐俊(右)了解红脆李种植情况。
2017年5月,作为眉山市对口帮扶金川县第四批援藏干部,徐俊踏上了驻村之路。为了方便驻村,他从眉山青神县骑摩托车到阿坝金川县,15个小时的路程,途中在嘎伍岭铁索桥头休息时,他看看里程表,正好520公里。“520,正是老家与金川‘新家’的距离。”
一年多后,扶贫期满,本可回到青神县的徐俊选择申请留下来。“想到嘎伍岭上还有几户贫困户未脱贫、100户漏雨房屋功能性改造项目刚启动……我不能走。”他甚至说服了妻子,带着儿子从青神一起来到了金川。
一个520,变成了三个520。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徐俊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2016年9月,徐俊主动申请成为眉山市对口帮扶金川县第四批援藏干部。刚到金川时,他被安排在脱贫攻坚办工作,主抓项目建设,不到半年时间,他跑遍了金川52个国定贫困村。
但徐俊觉得这还不是主战场,他希望能沉到深度贫困村里,“真刀真枪”地干一场。
2017年5月,徐俊主动向组织申请到条件艰苦的嘎伍岭村担任第一书记。“选择嘎伍岭村,其实有一点偶然,说起来也是一种缘分。”他说。为了方便驻村,他从青神县骑摩托车到金川县,15个小时的路程,途中在嘎伍岭铁索桥头休息时,他看了看里程表,正好520公里,选择在这里驻村的念头突然冒了出来。“520,嘎伍岭,正是老家与金川‘新家’的距离。”
2018年8月,第四批对口帮扶工作期满,徐俊本可随工作组回到青神县,但想到嘎伍岭上还有几户贫困户未脱贫、100户漏雨房屋功能性改造项目刚启动、电商产业有待提高……思虑再三,他决定申请继续驻村两年。“半途离开,一不放心,二不甘心。”他说。
徐俊试着动员妻子带上刚上小学的儿子一起援藏,没有想到妻子很支持,报名参加了眉山市对口帮扶金川县第五批援藏工作组,支教金川中学。
刚到村上,徐俊便骑着摩托车在村里转,和村民交谈,他以这样的方式逼自己尽快熟悉嘎伍岭,融入嘎伍岭。半个月时间,他就把嘎伍岭145户村民走了个遍。在与村民的交谈中,除了能了解村情民意外,还能了解一些过去未解决的矛盾,以及对村干部的评价。通过与老百姓的长期相处,还能了解他们的特长(有的会做饭,有的爬山找松茸特别厉害)。他相信,把群众的力量用好了,没什么事能难倒他们。
岭下二社的老李,因贫困户评定和入户路的事情,对村两委意见很大。第一次上门,徐俊也被轰了出来。虽然碰了钉子,但徐俊没有气馁,还是三番五次上门,了解到老李有养生态猪和牛的意愿,徐俊便悄悄在网上买了一些工具送到他家,老李很是意外,也很感动。2018年春节,老李不仅邀请徐俊到他家吃“宰猪肉”,还主动在年底支部组织生活上做了自我批评。
两年多的摸爬滚打,让徐俊明白,不仅要让贫困户满意,更要让非贫困户认可,而后者更难。“只要你把群众当亲人,将心比心,用真心换真情,再复杂的矛盾、再深的积怨,都能够被温暖融化。他们就会认可你!”他说。
嘎伍岭上,绿色生态的松茸、高山土鸡有不少,有品质,也有卖相,但如何才能让这些东西走出大山,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徐俊大学是学计算机专业的,他利用计算机知识,为村里集体经济注册了淘宝企业店铺,取名“嘎伍岭一家亲”。嘎伍岭的高山土鸡,在网上供不应求;村上300亩红脆李,有人一次性买了9万多斤。如今的嘎伍岭,一栋栋整齐漂亮的农村小别墅映入眼帘,平坦干净的水泥路连接家家户户,300亩红脆李挂满枝头。
2019年,嘎伍岭村成功实现了脱贫“摘帽”任务。
“我们‘援藏小家庭’在金川这片热土上真情奉献,收获的不仅仅是人生的历练,更多的是温暖和感动。”徐俊说。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李庆王越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