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委常委、副市长吕剑:
中国科学城绵阳创新中心。
绵阳市委常委、副市长吕剑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姚茂强周洪攀
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绵阳肩上“担子”不轻:承担了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科技城和国家重要国防科研生产基地等使命,也肩负着建设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的期待。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以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为主要承载区,以“一城多园”模式与重庆共建中国西部科学城,打造成渝绵“创新金三角”。
“绵阳成为其中‘一角’,凭借的是什么?面对这项重大国家战略有什么打算?”3月18日,第十一届C21论坛在眉山市东坡区举行,绵阳市委常委、副市长吕剑说:“绵阳是中国科技城、李白出生地,从科技资源禀赋和各方面条件,完全有能力成为‘创新金三角’中的一角。只要成渝绵三方协同发展与合作,完全有能力建成中国西部科学城,建成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示范区’。”
绵阳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的科技城,是四川第二大经济体和成渝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去年GDP突破3000亿元,也是重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生产基地,素有“富乐之乡、西部硅谷”美誉。
吕剑说,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两个大局”、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战略决策。去年9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绵阳科技城建设部际协调小组会上指出,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绵阳科技城在新形势下的使命和目标定位。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服务国防建设为基础,以军民融合为重点,努力形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创新高地,探索打造区域科技创新特区的路径。
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以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为主要承载区,以“一城多园”模式与重庆共建中国西部科学城,打造成渝绵“创新金三角”。
绵阳能成为“创新金三角”一角,一方面从现有资源禀赋和各方面条件来看,其具备相应的能力;另一方面说明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对绵阳寄予厚望。
“怎样打造成渝绵‘创新金三角’?我认为,成渝绵三地都要扮演好各自角色,找准各自定位,‘三角’要错位、联动、协调发展,才能实现中国科技城绵阳的区域协调发展,才能凸显中国科技城的创新特色。”吕剑说。
“在错位发展前提下,只要成渝绵三地加强联动协调发展,就能建成中国西部科学城、建成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示范区。”吕剑说,对于绵阳来讲,首先还是要把科技创新搞好。绵阳科技创新资源很独特,本地很多科研单位、企业承担的都是一些重大科研任务。这是绵阳科技创新最具优势的一个领域,也是应该担负的国家使命。“我们要把这种特色优势彰显出来,服务地方发展。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发力,坚持与成都、重庆错位联动发展,打造‘国防科技原始创新策源地、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示范区、融合开放创新创业生态圈’。”他说。
2月25日,科技部印发了《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支持建设成渝西部科技城,提升重庆科学城、成都科学城建设水平,支持绵阳科技城探索建立区域科技创新特区的科学路径。吕剑说:“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绵阳的极大关怀和支持,我们履行好国家战略的使命和担当,又深感角色重要、责任重大,这注定将成为绵阳科技城建设发展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方面,绵阳还要坚持和而不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吕剑说,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一极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涉及领域来看,绵阳都有很好的基础。比如在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方面,绵阳是成渝地区的第三大经济体;在建科技创新中心方面,绵阳是中国唯一科技城,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居全国城市前列;在建改革开放新高地方面,绵阳一直是国家改革重要的布局地,国务院向全国推广的56条全面创新改革经验中,绵阳贡献了9条;在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方面,绵阳有着优良的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营商环境第三方测评在省内名列前茅。
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对绵阳来说是一个强大助力,带来的是新的重大机遇。去年以来,绵阳与重庆北碚区互动频繁,签署了《四川省绵阳市人民政府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框架协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29条合作内容、43项具体合作事项。目前,双方的深度合作正在推进,希望通过精诚合作,共同打造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地方合作的“标杆”和“典范”。
“绵阳承担了这样的国家战略使命,要勇挑重担,服务好国家大局,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科技城中,服务好绵阳现代化建设,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吕剑说,绵阳将抢抓战略机遇、主动出击,努力在新一轮区域发展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赢得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