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灭活疫苗2剂接种间隔是多久?18岁以下人群何时接种?
3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疫苗接种有关情況,并答记者问。 新华社发
3月28日,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体育馆内,师生们在接种新冠疫苗。新华社发
3月28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截至3月27日24时,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1亿剂次。国家卫健委官网也第一时间发布各地累计接种最新数据为10241.7万剂次。自3月24日我国启动新冠疫苗接种“日报制”以来,每日新增接种均超300万剂次。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根据国际疫情形势以及传染病防控的经验总结,加快疫苗接种,是当前有力的防控手段。我国正在安全、有序加快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国家卫健委已经向部分省份派出工作组,支持和指导当地开展疫苗接种工作。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国家卫健委已组织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定出台了《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供预防接种单位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过程中遵守。
发布会上,还就近期关于疫苗接种等相关问题作出了最新解答,看看哪些是你关心的?
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关于疫苗有效期,研发出来时间比较长的疫苗都有观察和研究来评估它的有效保护期是多长时间。目前通过抗体水平监测,大概是六个月以上。但抗体不是唯一保护指标,疫苗发挥作用过程中还有其他因素在发挥作用,所以后续需要对疫苗的持久性开展研究来确认它的保护期到底有多长时间。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副总裁张云涛表示,在我们整个临床研究过程中,观察到疫苗保护持久性是半年左右数据,中和抗体持久性也是在半年左右。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副总裁张云涛在28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两款灭活疫苗,利用在国内和海外Ⅱ期、Ⅲ期临床试验后的血清,对包括在南非发现的和在英国发现的毒株,还有国内不同地区、不同流行区发现的10多个毒株进行了交叉综合试验,结果显示,两款灭活疫苗产生的中和抗体对这些毒株都有很好的中和作用,“目前在巴西、津巴布韦发现的毒株我们正在进行中和试验监测,我们在持续推进变异株疫苗研发”。
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公司总经理高强表示,病毒变异是一个全球都非常关注的问题,科兴中维与多家研究机构合作开展了新冠疫苗克尔来福对各个国家变异株的保护性研究,在研究初期已经对10个国家病毒株的变异进行中和试验,已经证明了当时研发的疫苗对各个国家的变异株是有保护作用的,在今年分别使用了武汉株和各个国家新发生变异的英国株、南非株,对疫苗免疫后的血清进行体外中和抗体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武汉株、英国株这两株病毒对疫苗免疫的血清是可以达到100%阳转,南非株可以达到97%阳转,整体的抗体水平武汉株和英国株基本没有差异,但是南非株的情况有些不同。不同的个体对于南非株的检测结果有不同的反应,整体使用南非株的检测抗体水平较使用武汉株下降2倍。科兴中维已经启动了对南非株、巴西株的疫苗研发工作,南非株的相关疫苗研究工作已经开展了,巴西株的引进正在进行当中。
针对新冠病毒灭活疫苗2剂接种间隔问题,《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明确,建议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大于等于3周,第2剂在8周内尽早完成接种。关于不同疫苗产品能否替换的问题,《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建议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如遇疫苗受种者异地接种等特殊情况,无法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时,可采用相同种类的其他生产单位的疫苗产品完成接种。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在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做好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接种工作,一方面拓展接种服务能力,优化疫苗配送流程,提高流转和运输效率,科学安排疫苗周转数量,不得积压库存,通过多种方式增加接种点和接种台数量,满足群众接种需求;另一方面将加强部门联动,协调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加强疫苗保障供应。
“根据国家的总体部署和安排,各地按照应接尽接、梯次推进、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原则,做好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人群的接种工作,集中力量在疫情发生风险高的大中型城市、口岸城市、边境地区开展接种。”吴良有介绍,将先期安排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高等院校学生及教职工、大型商超服务人员等人群接种疫苗,稳步推进60岁以上、慢性病等人群接种,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关于18岁以下的人群,现在还没有比较系统的三期临床数据。这些数据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后续会得到。所以对于18岁以下的人群什么时候开展接种?从国家整体角度是有考虑的,会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和临床数据不断完善接种策略,这里也包括新生儿人群。
近日,广东、山东等地相继报告发现新冠病毒突变株。世卫组织预计,未来会出现更多变异。公众高度关注:新冠病毒若加速变异,会对我国自研疫苗产生多大影响?有效性会下降吗?中国是否已经开展新一轮针对突变株的疫苗研发?新华社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主管部门和业内权威专家。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表示:“目前,我们还没有发现新冠病毒的变异株对我国附条件上市的新冠疫苗保护率产生明显影响。但病毒长期传播可能会产生多个突变的积累,而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影响疫苗保护力的风险,这个风险是存在的。”
应对病毒变异,国家一方面需要密切监测,另一方面需要加强疫苗平台建设,积极开展新一代疫苗研发。这样,“一旦出现病毒变异引起疫苗免疫效果消失或者大幅度降低的情况,就能够在最短时间研发出针对变异株的疫苗,这是非常关键的。”王军志说。
目前多个中国疫苗生产企业和研发团队都已部署了针对变异病毒的研发。
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卫东介绍,为了防患于未然,目前公司已经启动变异株的疫苗研究。未来,若病毒变异加速到一定程度,一种可能是在现有疫苗基础上增加一个变异株的抗原构成,变为二价疫苗;另一种可能是,在注射现在疫苗的两针之后,再注射一针针对新变异毒株的加强针。“过去一年,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审批流程基本已经理顺,与此前相比,针对变异毒株的研发周期会更短,效率会更高。”尹卫东说。
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团队在腺病毒载体疫苗附条件上市后持续追踪着疫苗的安全性反馈,也在跟踪疫苗对新出现变异株的有效性。“我们在分析变异株的数据,用试验验证它们对现有疫苗的交叉反应作用,也早已启动针对变异株的疫苗研发。这个疫苗不一定用得上,但宁愿备而不用,不能用而不备。”陈薇说。
对于公众,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世界卫生组织疫苗研发委员会顾问邵一鸣等业内专家再次提示并呼吁,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主要流行地区的毒株变异仍未超出可控范围,因此世界各国应尽快大规模接种疫苗,构建起更强大的群体免疫屏障,同时也可以降低病毒变异的速度,最终尽早遏制住疫情。
综合新华社、国家卫健委网站、央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