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夕,满目生机盎然的绿色搁浅在梯田上。同时搁浅在梯田上的,还有鸟声、阳光、暖风和采茶小曲。甚至,路过这里的薄雾也放缓步伐,在茶园里久久徜徉。
这是充满新意的初春。新绿涂满川西盆地边缘的八百里青城山,新绿还遍布层层叠叠茶山的前额和流海。
采茶季,是一幅水墨画长卷。
青城山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山地著名的“华西雨屏带”的中北段,气候温和湿润,具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土壤肥沃,草木葱郁,适宜茶树生长。
青城山最悠久的茶园是上清宫朝东方向,在梯级埂子上的数百垄老茶树,据传这片茶林是青城贡茶的母本。
唐朝开元年间,青城山属青城县管辖,此时茶叶种植已成规模,故名青城茶。宋代时,青城茶被定为皇家贡品,青城茶在以后历朝历代名声大振,成为川茶的重要一脉。
采摘青城茶的最好时节,是每年清明前夕。被几场春雨的花洒浇灌过,被太阳暖男般的眼神轻抚过,被春风的耳语打动过,使冬季一度颓废的茶树无不春心荡漾,再次吐露清新。
每一片新绿,都是经历了时间沉淀与洗礼,啄破往年青春期伤口上结痂的伤疤,向着阳光照耀的方向冒出来的一种希冀。勿需验明正身,每一片嫩芽都是春天的胎记。
站在茶园的高处俯瞰,看那一垄垄刚冒出来的新芽见到朝霞后,日子便叠加着生长。到了三片嫩芽打开臂弯时,第一批新茶就可以采摘了。
与青城贡茶园毗邻的青城山卷洞沟石桥茶园园主程章富,全家三代每年都是第一批采茶人。83岁的程大爷介绍说,第一批新茶,因为是清明前所采摘,这批茶便被称为明前茶。明前茶的叶形嫩滑,没有虫眼。嗅嗅,有天然的纯香,是茶中极品。
石桥茶园从前多为散窝子茶树,在上世纪70年代实行规模化种植,之后几经沉浮。“现在好了,茶山就是金山银山。”
程大爷叫来石桥茶园的第三代传人程建,用玻璃杯泡来几杯青城道茶。这是采用地道的老川茶母本素材,经手工炒作揉制而成,两三片芽蕾,在水中枝茎向下,叶芽向上。汤色渐渐变得碧绿,茶叶在沉浮之间,极像起舞的绿色水上芭蕾。呷一口,茶碱在口齿间缓缓浸润,舌根有甘甜味缠绕,川茶的余香在喉结上弥散开来。回味之后,尽是青城山的底蕴。
品鉴青城道茶后,程大爷带我们一行人,到青城山卷洞沟的石桥茶园体验采摘。
没有听到所谓的采茶歌。只听到遍山层层叠叠的采茶人的笑声和轻声哼起的无名小曲,他们哼的是一种愉悦心情。我加入其中,指尖在嫩芽间舞动,如在弹奏一曲春天的交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