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6 宽窄巷-
A16宽窄巷
  • ·《长江学》:“五真并举”、多科融合的源流之作
  • ·诗人依乌推出跨文体新作《啊啵》 “读有趣的书就是要读到天黑”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长江学》:“五真并举”、多科融合的源流之作

  

□冯大力

  《长江学》是一部烧脑的著作,尽管其文字通俗易懂。评介《长江学》是一件劳心的工作,因为它是一部跨学科的学术著作,有些方面超越了我的知识准备。研读《长江学》是学者们不能不干的一项工作,而《长江学》正是“打通长江任督二脉的秘籍”。阅读《长江学》是一次愉快的学习体验,因为它拓展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帮助我们深度认识长江这条母亲河。
  《长江学》坚持问题导向。“长江有许多其他河流不具有的独特功能和价值,有许多长期探索尚未解决的突出问题,有许多自古以来未能破解的秘密,因此,需要建立专门的学问——长江学”,以为长江正名、为长江立传、为长江号脉。
  《长江学》勾画了一幅思维导图。《长江学》依据中医经脉理论,从“起脉”入手,依次研究了“切脉”“察脉”“山脉”“地脉”“经脉”“人脉”“文脉”“主脉”“动脉”“水脉”“长脉”等问题,构建了长江这个生命体的按脉查病辩证诊断图,为长江学各子学科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长江学》是一部方法论集。作者的研究,除了采用学界广泛使用的研究方法,“如文献法、考古法、田野法、模型法、数字法(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之外,还从系统论特别是中医学的经络穴位视角进行思考”,将中国传统哲学方法和中医诊断方法应用于长江学的研究。
  正像一把钥匙不能打开所有的锁一样,一门学问也不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
  《长江学》,不仅是跨学科的学问,而且是多科融合的学问;不仅坚持了唯物论,而且坚持了辩证法;不仅是实践论,而且是系统论;不仅是理论升华,而且是实践总结。总之,《长江学》是管用的一手学问,而不是想当然拼凑而来的二手学问;是能够解决社会问题的真学问,而不是富有功利目的的伪科学。
  《长江学》的研究,“从历史到现实,从时间到空间,从源头到入海,从西部到东部,从南方到北方,横亘铺展,纵深拓展”,彰显了著作者的严谨学风和知行合一的品格修养。
  2019年4月,李后强博士在宜宾开会时提出了建立“长江学”的想法。这个发言稿通过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媒体发出后,引起了较大反响,激发了他们撰写出版《长江学》专著的想法。
  一门学科的构建,恰如孕育孩子,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即使孩子诞生,也不意味着孩子能够顺利成人。孩子的成长,更需要爱心的滋养。
  《长江学》的出版,只是意味着长江学这个孩子的诞生,并不意味着其已成熟。长江学的发展、完善和提升,更需要有志于长江学研究的学者们各抒己见,融会贯通,一起将其培育成学术界的参天大树。
  《长江学》只是为学者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份纲领性文件。如果学者们依据该大纲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就可能产生一系列富有当代特色的既具有学术价值又具有实践意义的《江村调查》《水经注》《山海经》等著作或成果。
  没有温度的学问,不是人类的学问,既进不了自然科学的殿堂,也进不了社会科学的宣室。
  作者在《后记》中说,“这是一个带着深厚感情思考了多年的课题。因为本书作者都出生和成长在长江流域,从小就在长江岸边或者长江支流(嘉陵江、岷江)上生活和学习,对长江的印象刻骨铭心,长江有着母亲般的情怀和温暖,让我们总是想为她做点什么,以表达内心的感激和敬意。”
  作者们满怀真情写成的这本《长江学》,不仅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而且是给长江母亲的献礼,是一本有温度的好书。
  当然,《长江学》虽然“五真并举”、多科融合,但并不完美,也不是长江学研究的终结。《长江学》只是长江学的源头,开拓了长江学的部分支流,是长江学的源流之作。长江学的拓展、深入、提升与完善,需要包括本书作者在内的一大批学者坚韧不拔地持续研究和推陈出新的成果。
 

 (《长江学》,由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李后强教授等著,已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