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徐莉莎李欣忆
6月7日,成都兴隆湖畔,红绸掀开,西部(成都)科学城和天府实验室揭牌。
犹记得,3年前,也是兴隆湖畔,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
国家有期待,四川有作为。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首次提出,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其中一项任务,就是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科学城以科学为名、因创新而兴。西部(成都)科学城和天府实验室的揭牌,正是四川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具体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锁定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目标,以改革为动力,以人才为支撑,以政策为保障,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
创新,正成为引领四川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推进,创新正成为重塑全球和区域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一条理念在四川始终清晰: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5月,位于稻城县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公布最新研究成果,在人类基础科学的历史簿上记下浓重一笔——在这里,人类首次捕获到此前从未见过的1.4PeV能量的伽马光子踪迹,这是人类迄今观测到的最高能量光子。
远到发现银河系天鹅座深处的超高能宇宙加速器,深至垂直岩石覆盖达2400米下的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快似每秒10亿亿次的成都超算中心,炫如新一代“人造太阳”首次放出的蓝色电光……近年来,四川科技创新持续发力,在层出不穷的“国之重器”上烙上鲜明的“四川印记”。
如果把这些不断前探的坐标连点成面,就会发现四川科技创新不是一枝独秀,而是正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
一大批原创成果喷薄而出。数字显示,至2020年末,四川已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整机、大飞机关键部件、静脉麻醉新药环泊酚(1类新药)等创新产品200余个。
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突破。重型燃机、核电装备、高端无人机等领域跻身世界前列,涌现了歼20、华龙一号、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北斗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等重大成果。
科技服务民生成效显著。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研综合实力连续7年排名全国第一。在资源综合利用、公共安全、文化旅游、环境治理、生态保护、防灾减灾等领域,科技成果持续走进现实。
为“唤醒”职务科技成果,四川在全国首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先确权、后转化模式,打破科研人员“不愿转”的尴尬。目前,已有45家高校院所开展此项改革试点,试点单位确权分割专利551件,作价入股创办企业60余家,带动企业投资近30亿元。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
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不仅要比拼谁的创新人才多、谁的创新平台好,还要比拼谁的创新生态更优、谁的机制更完善。瞄准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四川的做法是:改革。
立导向——针对科研评价难,率先探索科研评价“换把尺”。七部门联合出台试行措施,今后,不再是同一把尺子量到底,而是针对不同的分类,用不同评价标准来衡量标志性科研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
松捆绑——在自由探索类项目中启动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扩大科研单位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自主权,让“打酱油的钱也能买醋”。
扬诚信——四川17个单位共建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攥指成拳对科研不端零容忍。
重激励——科技奖励制度全面改革,推荐制变提名制,打破部门垄断,淡化科技奖励的行政色彩,明确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新增“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
科技创新“列车”跑得快,离不开金融支持。一系列精准支持的金融科技政策频频落地。去年10月,“天府科创贷”启动,首期试点提供不低于12亿元的贷款规模。
3月29日,四川院士科技创新投资引导基金在成都揭牌成立。该基金首期规模10亿元,精准服务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旨在更好地促进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在川转化落地。业内人士表示,这是四川利用资本手段支持科技创新的一次重要探索。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作为做输液瓶起家的药企,2015-2019年,科伦药业研发投入走出一条上升线——4.98亿元、6.13亿元、8.46亿元、11.14亿元、13.51亿元;2020年再创新高,达15.16亿元,其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9%。
创新投入带来的效果显而易见,最新披露的一季报显示,科伦药业前3月实现营业收入41.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7.35%。未来3年,科伦药业有望上市7种新药,进入国内药企创新研发第一梯队。
无独有偶。今年3月,极米科技在上交所举行敲钟仪式,正式登陆科创板。公司发行价为133.73元/股,到上周收盘,极米科技的股价已突破700元,涨幅超过300%。
从科伦药业到极米科技,是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数字显示,至2020年,四川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突破8000家,是2015年的3倍;科技对四川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从2012年的48.9%提高到60%。
因为数字化车间的投用,东方电气集团能源利用率提高56%;一个钢铁大脑,让攀钢集团试点生产线降损增效高达1700万元……源源不断的创新应用,让传统产业焕发活力。
5月底,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在成都揭牌,给世纪工程装上创新“大脑”。可以预见,未来,这里将成为全球铁路创新研发的新高地。
不止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抢占先机,四川正以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为主平台,强化“未来赛道”选择。
一手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一手抓产业技术创新和全社会创新创造,高质量发展优势在创新中不断锻造。
还是兴隆湖畔。
5月25日,天府中央法务区成都互联网法庭首案开审。物联网全屋自动控制等智能化庭审,既是创新成果的崭新呈现,更是创新生态的全新构建。
创新发展,潮涌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