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1 财经-
A11财经
  • ·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去世
  • ·北向资金净流入超2100亿“买买买”大戏节后再续?
  • ·逾120家上市公司上周获机构调研
  • ·起舞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去世

杨怀定

  “股市是没有围墙的社会财经大学,只有留级和重读,永远没有毕业生。” ——杨怀定《要做股市赢家》一书的序言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熊英英
  综合新华社客户端
  6月13日凌晨,有着“杨百万”“中国第一股民”之称的职业投资人杨怀定去世,享年71岁。新中国证券史上这段关于“杨百万”的传奇画上了句号。
  1950年出生的杨怀定,曾是上海铁合金厂职工。在主动扔掉国营企业“铁饭碗”后,他从异地买卖国库券中赚到“第一桶金”,之后投身股市。因为每天进出资金达到上百万元,被冠以“杨百万”的称号,成为股市风云人物。
  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最早亲历者,杨怀定在证券市场拥有许多“第一”:第一个从事大宗国库券异地交易的个人;第一个到中国人民银行咨询证券的个人;第一个主动到税务部门咨询交税政策;第一个聘请私人律师;第一个与证券公司对簿公堂;第一个作为个人投资者被大学聘为教授。

投身国库券 异地买卖成就“杨百万”

  1988年,38岁的杨怀定辞去上海铁合金厂仓库保管员的工作。之后,他在报纸上看到国家要开放国库券买卖的消息,认为这是一个投资机会。
  1988年4月21日,上海开放国库券买卖。杨怀定一大早赶到网点,以开盘价104元买了2万元年利率15%的3年期国库券,结果当天下午便涨到了112元。于是他赶紧卖掉国库券,赚了800元,这相当于他在工厂工作时一年的工资。
  由于当时全国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库券市场,也由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一些试点城市的银行为了周转资金,出现了低于面值(100元)出售国库券的现象,于是杨怀定想到国库券异地买卖这条路子。
  最初,杨怀定在安徽合肥、上海之间来回跑,2个月就赚到10万元。按照此方法,他先后前往全国多个城市收购国库券,很快就赚了100万元,从此名声在外。

转战股市 敏锐察觉或出台救市政策

  1989年,杨怀定看到一篇文章说,由于保值利率的提高,有信用社和银行处于亏损边缘。他觉得,这是利率即将下调的信号,于是决定抛掉国库券,买进股票。
  彼时新中国资本市场尚处于萌芽状态,大多数人对于股份制改革和股票交易知之甚少。
  据了解,杨怀定投资的第一只股票是电真空。半年后,股票大涨,他在800元以上价位抛掉股票,净赚150多万元
  之后,电真空便一路下跌。到1990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时,其价格为375元。交易所开业当天,电真空成交了1000多股,杨怀定一人便买了500股。
  1992年,中国资本市场遭遇熊市。当上证指数跌至400多点时,杨怀定认为指数已见底,便去抄底,结果被套牢。1994年,他从报纸上敏锐察觉到,政府或将出台救市政策,于是立刻将股票资金账户中剩余的2万元投入股市。果不其然,第二天证监会就宣布了三大救市政策,此后股市一骑绝尘,从300多点暴涨至1500点,仅用2周时间,他手中的股票价值就翻了4倍。

生前曾说 离开时不想打扰大家

  此后,随着中国股市规模快速扩张、机构投资者队伍不断壮大,以“杨百万”为代表的一批个人大户开始逐渐退出中心舞台。2013年,杨怀定表示自己过得很舒服,比起当年的2万元本金,如今持有的股票市值达2000万元,资产增加了1000倍。
  不过,作为中国股市培养的“草根英雄”,杨怀定并未淡出公众视线。在坚持每天进行投资操作的同时,杨怀定经常受邀到各地介绍其投资经验和操作策略。他创立公司和儿子一起开发“杨百万决策操作系统”,学历不高的他还出版了多本专著。
  从“全世界最小的市场”起步,新中国股市用了短短30年时间跻身全球股票市场“第一阵营”。杨怀定不仅和数以亿计的中国股民一道见证了这一过程,也从中获得“红利”,成就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数月前,长期患有糖尿病的杨怀定因并发症入院抢救,6月13日凌晨去世。“他生前说,自己已经轰轰烈烈活得很精彩了,离开时不想打扰大家。”其子杨钰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晚辈,自己也希望遵照父亲意愿,让其安静离开。
  “股市是没有围墙的社会财经大学,只有留级和重读,永远没有毕业生。”杨怀定在其著作《要做股市赢家》的序言中写道。
  这位新中国最早的职业投资人曾说,对于他而言,炒股已经不是一种生存需要,不是职业,所以他从来没有过退休的打算。如今,这位传奇人物悄然离世,实现了他将股市投资作为“一生事业”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