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5 文艺范-
A15文艺范
  • ·法兰多拉舞:欢乐中隐喻着悲剧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法兰多拉舞:欢乐中隐喻着悲剧

都德短篇小说集《磨坊书简》。

《阿莱城的姑娘》组曲录音封面。

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

都德

  

□雷健

【作者简介】

  雷健,媒体人,爱乐人。2019年起撰写从阅读文学原著角度来解读西方古典名曲的文章,遂成系列。
  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的组曲《阿莱城的姑娘》取材于都德的同名短篇小说。这篇不足3000字的短篇小说被都德收入他的短篇小说集《磨坊书简》(又译作《磨坊文札》)中。1872年,巴黎剧院经理人莱昂·卡尔瓦洛找到都德,要都德写一部新话剧。都德从《磨坊书简》中挑选出第六篇短篇小说《阿莱城的姑娘》,将它改编成一部三幕四场话剧。
  都德将剧本交给卡尔瓦洛后,卡尔瓦洛找到比才,要他为话剧配乐。
  比才深为剧本所打动,他在一周之内就写出27段配乐总谱。之后,又从配乐中挑选出四首,按全编制乐队管弦乐形制重新配器编成一套组曲。这就是现在的《阿莱城的姑娘》第一组曲。
  比才去世后,他的好友作曲家吉罗从配乐中挑出三首,又从比才1866年创作的四幕歌剧《帕斯美女》第三幕中挑出一段极其优美动人的小步舞曲,放在第三乐章,组成了《阿莱城的姑娘》第二组曲。第二组曲第四乐章就是著名的法兰多拉舞。

名曲源于都德短篇小说

  乔治·比才的《阿莱城的姑娘》第二组曲第四首乐曲一开始,由弦乐奏出在第一组曲序曲中出现过的主题,“三王进行曲”,之后由长笛吹出欢快的法兰多拉舞旋律。
  在整首乐曲中,进行曲与舞曲交替进行,一步步把欢快氛围推向高潮。在佩服比才把进行曲与舞曲完美糅合在一起的高超技巧的同时,我也时常疑惑,比才这样作曲,有什么隐喻吗?
  最近翻看都德的短篇小说集《磨坊书简》,在第六篇小说《阿莱城的姑娘》中,注意到几段描写,似乎找到了答案。
  组曲《阿莱城的姑娘》取材于都德的同名短篇小说。这篇不足3000字的短篇小说被都德收入他的短篇小说集《磨坊书简》(又译作《磨坊文札》)中。
  故事发生在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乡下:
  20岁的青年农民让,“文静得像个姑娘,身体强壮,眉目开朗。因为他长得很漂亮,许多女人都盯着他”,而让却钟情于一个在阿莱城集市上认识的姑娘。
  农庄上的人包括他的双亲都不赞成这门婚事,“因为,这姑娘妖艳风骚,而她的双亲又都不是本地人。”但是让却拿定主意,甚至对父母说,非她不娶,否则他就去死。让的父母只好同意,决定秋收后举行婚礼。
  稍后的一个星期天晚上,一个汉子突然来到让的家,告诉让的父亲一个惊人的消息,阿莱城姑娘实际上已是这汉子的人了,并拿出姑娘写给他的情书作证。让得知消息后沉默不语。
  母亲看他痛苦不堪,对他说:“好吧,让,你听着,如果你还是要那个女人,我们就成全你吧……”让做了一个坚决拒绝的手势。
  “从这天起,让改变了生活方式,为了让父母宽心,他总装出快快活活的样子。”在乡村的选举庆典上,他还领头跳起法兰多拉舞。
  圣埃罗瓦节日里,农庄一片欢腾,大家开怀畅饮,拼命跳起法兰多拉舞。让还主动邀请母亲共舞。午夜时分,人们散去,让却不能入眠,最后他爬上谷仓顶楼,从窗口跳下自杀。
  1868年,巴黎剧院经理人莱昂·卡尔瓦洛因经营不善,宣布他所经营的巴黎抒情歌剧院破产倒闭。
  卡尔瓦洛很快找到一个新场所——杂耍剧院。他提出一个大胆计划,恢复早已边缘化了的配乐话剧。
  1872年卡尔瓦洛找到都德,要都德写一部新的话剧。都德从《磨坊书简》中挑选出第六篇短篇小说《阿莱城的姑娘》,将它改编成一部三幕四场话剧。

将话剧配乐重新编成组曲

  在话剧里,让改名为弗雷德里,父亲这个人物去掉了,母亲罗斯变成寡妇,汉子成为母亲的牛倌,剧里增添了母亲罗斯的教女薇薇塔。
  当牛倌拿出阿莱城姑娘给他的情书作证后,弗雷德里痛苦万分,暂时忘掉了阿莱城姑娘,并与薇薇塔订了婚。秋收后,农庄里的人们聚在一起欢庆丰收,并为弗雷德里与薇薇塔即将完婚欢庆。
  正在农庄跳着法兰多拉舞的弗雷德里突然得到牛倌将与阿莱城姑娘远走他乡的消息,精神瞬间崩溃,难以自拔,爬上谷仓跳窗自杀。
  都德将剧本交给卡尔瓦洛后,卡尔瓦洛找到10年前就为他写过歌剧《采珠人》的比才,要他为话剧配乐。
  比才深为剧本打动,法国南方的美丽景色,强烈的戏剧冲突和悲剧结局,激发了比才的创作灵感,他在一周之内就写出27段配乐总谱。
  谁也没想到,《阿莱城的姑娘》首演竟然是救场演出。1872年10月1日,《阿莱城的姑娘》临时顶替原本已卖出票,但突然被当局禁演的一部歌剧,在卡尔瓦洛的杂耍剧院上演。
  临时救场,加上卡尔瓦洛又为这部戏作了一些夸张宣传,演出后观众并不买账,认为“名不符实”。但都主要针对剧本本身,作曲家马斯奈对比才的配乐大加赞赏。《阿莱城的姑娘》演出了十多场后停演。
  1872年底,比才从配乐中挑选出四首,按全编制乐队管弦乐形制重新配器编成一套组曲。这就是现在的《阿
  莱城的姑娘》第一组
  曲。
  比才去世后,他的好友作曲家吉罗从配乐中挑出三首,又从比才1866年创作的四幕歌剧《帕斯美女》第三幕中挑出一段极其优美动人的小步舞曲,放在第三乐章,组成了《阿莱城的姑娘》第二组曲。第二组曲第四乐章就是著名的法兰多拉舞。
  组曲中的法兰多拉舞是配曲中第23至24曲。话剧中先是合唱队唱起“三王进行曲”,随后与法兰多拉舞交替出现。
  组曲中先是弦乐奏起“序曲”主题“三王进行曲”,然后是长笛奏出欢快的法兰多拉舞,进行曲与舞曲交替混合多次出现,一步一步把乐曲推向高潮。
  小说和剧本里法兰多拉舞都出现了两次,场景也一样。一次是秋收后村民们聚在一起欢庆丰收;一次是圣埃罗瓦节,弗雷德里与村民们跳起法兰多拉舞。正是这最后一次法兰多拉舞,成为弗雷德里自杀的诱因。
  小说中,舞会结束后,弗雷德里再也不能控制情绪,遂跳窗自杀。话剧中,弗雷德里在舞会上得知阿莱城姑娘将和牛倌远走高飞的消息,痛苦不堪选择自杀。

进行曲打断舞曲含隐喻

  事实上,都德在小说里对让思恋阿莱城姑娘而不得其人的痛苦、压抑有深刻描写,为后来让自杀早已埋下伏笔。
  从父亲那里得知阿莱城姑娘的情况后,“让从此绝口不谈阿莱城姑娘。但是,他仍爱着她,而且自从有人告诉他这女人曾在另一个男人怀里躺过以后,他反倒更爱她了。只不过他因为生性矜持所以沉默不语;这无异于自我折磨,害了他自己,这可怜的孩子……他经常整天整天地独自待在一个角落里,一动也不动。另一些日子,他又跑到地里去拼命干活,他一个人干的活常超过十个零工……到了傍晚,他常沿着通向阿莱城的大路,一直走到在夕阳中可以看到城里尖形教堂林立的地方。到此,他就往回走,从来不进城。”
  让带着对阿莱城姑娘刻骨的思恋,每到傍晚就步行到阿莱城,遥望城里尖尖的教堂顶,想着阿莱城里的姑娘,却从不进城。
  可以想象,夕阳下的遥望,毕竟还有希望,而当让遥望良久,在余晖中转身回家时,他走进的却是无尽的黑暗和绝望。这种思恋被天长日久地压抑,最后必然会转变为抑郁绝望。
  序曲和第三幕表现村民舞蹈场面及合唱的“三王进行曲”,是一首从17世纪就广泛流传的圣诞颂歌。
  三王,原指耶稣降生时从东方来的三位博士(有说是三位国王)追随着天边出现的天狼星来到耶稣出生的伯利恒,向新生的救世主道贺。
  在我听来,比才把“三王进行曲”与在法国南部广为流传的法兰多拉舞编配在一起,两者交替出现,而且多次用进行曲打断舞曲进程,这种打断有时显得突兀,甚至粗暴。
  比才其实是通过这种编排向我们暗喻,弗雷德里在欢乐的乐曲中实则非常痛苦,和谐之下隐藏着危机和不安。果然,舞曲结束后,欢乐走向悲剧。
  值得一提的是,1885年5月,配乐话剧《阿莱城的姑娘》时隔十三年后在巴黎国宾歌剧院再度上演。
  全剧结束时,观众全体起立报以如雷掌声。此时,比才已经去世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