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记者手记
青山处处埋忠骨,最是震撼在王坪。
从巴中市区驱车上高速公路,途经几段曲折绵延的山间公路,盛夏晴空下,两个半小时的车程,仿佛慢了下来。
我们的目的地,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25048位红军烈士。
陵园广场上,一群初一学生正在列队。十二三岁的“娃子”,青春昂扬,正值怀揣梦想、天马行空的年龄。在川北,长辈把晚辈叫做“娃子”、“女子”,是一种传统。
这些娃子们身后几百米的地方,长眠着278位“娃子”、“女子”。有的烈士只知道姓,叫张娃子、李娃子、陈女子;有的无名也无姓,叫猫娃子、狗娃子、正娃子……
没人知道这些“娃子”、“女子”家在哪里,何时参军,何时牺牲;也没有人知道,他们牺牲前心中所想,有无牵念?
寻找“娃子”,找到“娃子”背后被遗落的故事,是我们此行的目的。
沿着纪念墙,我们一行四人从左到右,一个个地找,一个个地数。278个“娃子”、“女子”,278位烈士,他们的故事,就藏在这些白色字体的背后,一笔一划中,还有多少未尽之理想?
娃子,你是谁?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走进川陕革命根据地,翻阅史料、采访专家、寻访烈士亲人,试图从历史中找到答案。也许,这是一个永远不会有答案的命题。又或许,它早已不需要答案。因为,无论娃子你是谁,我们这个时代的娃子,都已将你深深铭记在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