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6 四川-
A6四川
  • ·红星耀蓉城 百年铸辉煌
  • ·马识途长篇剧本《没有硝烟的战线》出版单行本
  • ·知冷暖
  • ·同呼吸
  • ·体彩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红星耀蓉城 百年铸辉煌

成都博物馆即将开启“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展览

抗战期间出版的《人声》报。成都市档案馆藏

  民国《成都市留法比同学会同学录》。 四川博物院藏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曾洁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成都博物馆将陆续推出系列展览,与观众共同回味百年艰苦卓绝与荣耀辉煌。6月29日,“红星耀蓉城·百年铸辉煌展”、“红色百年——全国革命文物图片选萃展”将在成博同时开幕,用文物、实物、影像、档案资料等来讲述百年征程。7月15日,成博还将推出“天府相册——成都百年图片展”,向观众展现百年来成都独特的城市气质和珍贵的城市记忆。

展览再忆“觉醒年代”

  近代以来,在进步人士和觉醒青年齐心苦寻救国救民之途的上下求索中,成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变革。特别是在新文化运动兴起后,成都社会更是涌现出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成博即将开启的“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展览,就将浓墨重彩地呈现这段风云激荡的历史。展览以王光祈、吴玉章、王右木等优秀的巴蜀进步青年和知识分子的革命探索为起点,讲述川籍革命者在后来的革命道路上和革命力量的汪洋中,如何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在吴玉章等人倡导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四川是响应最早的省份,川籍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人数亦高居各省之冠,足见川籍学子对新思想、新文化的渴求与热望。
  从四川青年王光祈、周太玄等在北京发起成立少年中国学会,到吴玉章、王右木、李劼人等人在成都的行动,尤其是抗战全面爆发后众多文艺界人士、学者的到来,使得成都的文化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星期日》《人声》《四川晓报》《大声周刊》等传播新思想的阵地在成都形成交响,培育了一大批有志青年。
  抗战全面爆发后,四川成为全国抗日的后方基地,成都亦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抗日救亡运动最活跃的城市之一和抗战大后方的战略重镇。人们承继保路运动以来的光荣革命精神,以血肉、血汗与血泪为抗争,直至和平解放。

改革开放的建设先锋

  即将推出的“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展览,还将呈现新中国成立后的成都迎接崭新时代的蓬勃面貌。成都人如何迅速建立政权、稳定秩序、恢复生产,城市旧日的沉沉暮气如何一扫而光,都可以在此次展览上找到答案。
  系列展览还将展出新中国成立后,成都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一五”期间,成都被确定为全国八个重点工业化建设城市之一,现代工业开始起步;三线建设时期,作为指挥中枢的成都紧抓历史机遇,构建起了现代工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成都更是一直屹立于改革探索的前沿。
  在风云激荡的现代化建设史上,成都创造多项“第一”,留下诸多历史性“首创”。比如,从研制成功中国第一支黑白显像管和第一支投影显像管的国营红光电子管厂诞生,到西南地区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出厂,再到在全国率先实验性开通数字电视,从工业生产到民生服务,成都一直走在全国领先之列。
  又如,1952年7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干线铁路成渝铁路全线通车,同一天,四川第一条出川铁路宝成铁路破土动工;从结束四川没有铁路的历史,到与全国铁路网相连,成都迎来经济上的跃升。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

  成博系列展览还将展示二十一世纪以来成都发展的幸福图景,尤其是近年来成都“三城三都”建设的卓越成效。其中,展览将重点呈现“雪山下的公园城市”一个个动人瞬间。
  以天府之国的千里沃野为蓝本,作为公园城市的首提地,成都积极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营造自然、经济、社会、人文有机交融的景观风貌,推动城市的自然有序生长。
  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当下的公园城市已经不再只是一个提案,“像成都人那样生活”已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窗含西岭千秋雪”也不再只是历史上的名句,而更是成都人的日常生活图景——成都这座全球唯一能够遥望5000米以上雪山的千万级人口城市,把“雪山”写在了城市的名片之中。
  而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中,成都始终将美好生活作为幸福城市的源泉。无论是文物、实物,还是图像、文字档案,都为观众指明了来处与方向。
  成博“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展览开展在即,过去一个世纪的红色记忆,波澜壮阔的历史与征程,都将一一为市民呈现。1998年成都府南河工程获联合国人居奖。成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