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七次送选拔培训的航天员上太空
黄伟芬接受央视《面对面》栏目采访。(央视视频截图)
三名中国航天员6月17日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前往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并计划驻留约3个月。
神舟十二号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七次载人飞行,这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第七次送自己选拔培训的航天员上太空。
飞行乘组三名航天员是怎样确定的?太空第一宿,三名航天员睡得咋样?选拔培训航天员背后又有哪些故事?一起来听一听“航天员女教头”黄伟芬的答案。
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在地面,黄伟芬时刻关注着三名航天员的一举一动。
“他们6月17日凌晨2点半就起床了,做进舱前的准备,然后出征,进舱以后发射,入轨了之后又进行组合体的环境建立,当天一直忙到晚上11点半以后,才把该干的活基本干完。”黄伟芬说,当晚11点多他们才开始吃晚饭,到凌晨12点多才睡觉,18日早上6点钟又起来了。“我们让他们晚半个小时起来,一般6点半起床,他们7点起床就可以了,因为太辛苦了,结果他们6点钟就起来了,他们对自己要求还是挺高的。”
记者:他们在天和核心舱度过的太空第一宿睡得怎么样?
黄伟芬:通过跟他们沟通和问询来看,好像他们觉得还不错,我们要定期评估他们的睡眠质量,这也是对他们健康状况评价的一个指标。
记者:核心舱里面温度多少度?
黄伟芬:23℃左右,可以调。如果觉得热了可以调冷一点,如果觉得冷了可以调高一点。睡觉时用睡袋,要把睡袋固定了。如果不固定,睡着的时候,睡袋就会飘起来了。
记者:地面上工作人员会跟在太空的航天员保持同步作息吗?
黄伟芬:现在我们在轨航天员作息制度就是天地同步,一般地面(工作人员)早上8点上班,航天员在太空早上8点也要跟我们沟通当天的工作计划,到晚上八九点我们还会沟通,一天的工作完成情况怎么样,我们对他们第二天的计划有没有意见建议,这个沟通非常必要,是例行的沟通。
记者:他们到上面能洗澡吗?
黄伟芬:不可能像咱们在地面这样洗淋浴,我们会给他们准备一些比如湿毛巾,他们可以把湿毛巾加热以后擦拭。洗头我们准备了浴帽,把浴帽套在头上,免洗的洗发液挤出来揉搓,洗完了之后擦干净。我觉得从这点来讲,对他们心理的耐受力也是一个巨大挑战。
建造空间站,解决较大规模、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第三步任务目标。而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需要在今明两年完成四次载人飞行。
黄伟芬表示,这四个乘组选拔统筹考虑了四次任务的特点,每一个航天员个体的特点和任务的匹配性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也考虑了他们的经验、年龄。还有他们彼此间心理相融性、协同配合能力,综合以上这些方面我们选出四个乘组。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的乘组有几个首次,挑战巨大,所以我们选择此前有两次飞行经验的航天员聂海胜担任指令长。聂海胜不仅有经验,而且他有组合体飞行的经验,还有过空间手控交会对接的经验,这很重要。选择刘伯明是因为他配合翟志刚完成过出舱活动,他也有出舱活动的经验。选择汤洪波来参加神舟十二号乘组,是因为他在“神十一”任务时是备份航天员,这说明他各方面表现很出色,从目前他们三个的表现来看,我觉得他们搭配是很不错的组合。
黄伟芬最开始选择的专业方向并非航天,她先是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习飞机设计专业,研究生阶段考入了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也就是现在的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医学硕士毕业后,黄伟芬留在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里工作。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立项之初,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航天员的选拔与训练。而这项工作在当时还是空白。在没有训练经验,国内外资料都有限的情况下,仅用三个月,黄伟芬就交出了一份航天员训练总体方案设计。
黄伟芬提交的不仅是我国首个航天员训练方案,也奠定了近20年来航天员训练的总基调。经过多年摸索,黄伟芬和团队摸索并完善出八大类、百余个航天员的训练课目,涉及到医学、生理、心理、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等诸多方面。
“无论男女航天员都必须通过胸背向8个G的选拔和训练,8个G就相当于自身八倍体重压在胸口。每年做两次,上半年做一次,下半年做一次,从入选接受训练开始一直到退役,必须保持训练不能中断。只要他还是个航天员,他就有责任和使命随时准备去接受任务。”黄伟芬说。
近20年来,中国航天员队伍一次次出征太空。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短期停留到中期驻留,先后突破掌握了天地往返、太空出舱、交会对接等关键技术。无数人的共同参与,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黄伟芬告诉记者:“这是一个国家的重大战略工程,对国家对民族都特别有意义,我自己能够参与这项工程非常幸运。它是一个开创性的工作,开创性的工作本身就注定了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以前我也会把门一关在办公室哭,但哭完了把眼泪擦干,又开始全力以赴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刚开始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我跟教员经常说,我们都知道加加林,但没人知道谁把加加林培养出来的,我们要做无名英雄。航天员训练的所有课目都要有教员、工作人员或者志愿者先试训,载人航天真的是‘以平凡成就非凡,以无名造就有名’。”
当记者问“这回您看到三名航天员成功进入空间站时,心里什么滋味?”时,黄伟芬说:“特别激动,我觉得他们能有机会完成空间站的飞行,有我们广大科研人员的心血。他们是带着我们的心血、我们的祝福和我们的梦想去飞行的。” 据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