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3 要闻-
A3要闻
  • ·四川出台“科创十条”
  • ·“巴蜀儿女心向党”总撰稿潘勇:写好这台大型演出要处理好三对哲学关系
  • ·全息立体影像再现百年光荣与梦想
  •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品牌价值增长超45亿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巴蜀儿女心向党”总撰稿潘勇:写好这台大型演出要处理好三对哲学关系

“巴蜀儿女心向党”——四川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彩排现场。

  “当初接到这个任务,很高兴,也有担心。因为这种宏大题材,一旦操作不当,就容易写得太枯燥或者写成流水账。如何处理好这台演出的主题性和艺术性之间的关系,就非常关键。建党百年有太多值得表达的海量内容,但是毕竟是一台演出,还有时间限制。幸运的是,写出来后,我们及时避免了这样的缺点出现。”6月21日下午,在“巴蜀儿女心向党”——四川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彩排现场外,总撰稿潘勇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的思考深邃,真诚。
  潘勇详细分析了自己为本场文艺演出撰稿的思路和心得。“整体演出的构架、脉络,先经大家集体讨论,然后由我来执笔。”在潘勇看来,写好这台大型演出文本要处理好三对哲学概念关系:大与小,实与虚,多与少。
  大与小。也就是说,如何将大的主题和小的元素和谐结合起来。大的主题就是国家层面的建党百年,小的元素就是四川特色。当然这个四川特色也一定是具有一种国家意义的,比如红军长征。
  虚和实。这对概念就涉及到具体的文艺创作层面。“毕竟这是一台文艺演出,不是一个主题展览,也不是一个主题报告会。在表达手法上,一定要充分体现出艺术性。我们在恪守历史真实性这个前提下,还要进行一种大胆的虚拟呈现或者叫写意的表达方式。
  多与少。“多”意味着这次演出调动、聚合了多种元素,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比起十年前,今天有很多科技上的进步,都是可以发挥使用的。“少”则是一种美学的诉求,“表达的这个题材如此严肃、宏大,我们依然可以用一种极简的艺术方式,以少胜多。”潘勇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陈颖荀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