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8 四川-
A8四川
  • ·“天河”引水 解川中旱区225万人缺水之苦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毗河供水工程一期昨日正式通水

“天河”引水 解川中旱区225万人缺水之苦

位于成都市新都区的毗河供水工程苟家滩取水枢纽。

全国最长的单座渡槽——蒋铜渡槽。

全省最长的引水隧洞——龙泉山隧洞。

毗河供水工程乐至段廖家坝渡槽。
  (资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找水60余年的姚四海生前照片。

  “盼了几十年,水终于来了!”7月6日,资阳市乐至县,87岁的王隆英拄着拐杖站在渡槽边感叹。在他的头顶上方,毗河水经钢筋水泥浇筑的“河床”缓缓流过。作为乐至县原县长,直到退休前他都不敢想象,会有一条“河”穿城而过。
  当天,毗河供水工程通水仪式在成都市新都区苟家滩枢纽举行,从此川中旱区多了一条156公里的“人工天河”。毗河供水工程是我省“再造都江堰”水利大提升重点骨干项目,涉及成都、资阳、遂宁3市的9个县(市、区),设计灌溉面积417万亩,供水人口489万人。

困境
地处分水岭留不住水

  “终于缓解了靠天吃饭、望水兴叹的局面。”7月6日,在资阳市乐至县卢家坝渡槽举行的毗河供水工程通水仪式分会场上,现场的人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摊开地图,在四川盆地腹地,一片沱江以东、涪江以西的广袤大地,因处于两江分水岭上,如鱼之脊背留不住水。这片土地涉及成都、资阳、遂宁3市的新都、青白江、金堂、简阳、雁江、安岳、乐至、安居、大英9个县(市、区)。“虽然有两条江,但由于河床下切深,河水流量除汛期外本身就很少;加上地势较高,往往一下雨,地下水都往两边河流了,蓄水能力很弱。”都江堰灌区毗河供水工程筹建组资阳市筹建办(下称资阳毗河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资阳为例,全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502立方米,仅为全省人均的六分之一,属严重缺水地区。“田里开裂,我整个手都可以放下去。”王隆瑛印象中最严重的一次大旱发生在1979年,当时,乐至县所有的水库都干涸,县城周边五六公里找不到水源,他每天调十余辆汽车到沱江简阳段、资阳段去拉水,“拉回来的水根本不够用,当年一直到7月29日才下了第一场雨。”
  据悉,此次毗河供水工程通水,将惠及资阳境内乐至县、安岳县、雁江区151万城乡人口,润泽102万亩良田,极大缓解旱区“十年九旱”的现状。

破题
一期工程解决225万人用水

  为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2008年,四川提出“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2012年,国家发改委批复《毗河供水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5年4月,毗河供水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据了解,毗河供水工程是四川省“再造都江堰”水利大提升重点骨干项目,涉及成都、资阳、遂宁3市的新都、青白江、金堂、简阳、雁江、安岳、乐至、安居、大英9个县(市、区)。
  此次实现通水的是毗河供水一期工程,设计灌溉面积为125.49万亩、供水总人口225万人,多年平均供水量4.33亿立方米。“毗河供水一期工程通水后,我们将用好这一惠民工程,最大限度发挥工程的作用和效益。”四川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毗河供水二期工程建成后,将充分发挥整个工程“引、调、蓄”总体功能,惠及旱区489万群众,实现灌溉面积417万亩,彻底解决川中旱区的“缺水之苦”。
  资阳毗河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引水工程相当于形成了一条“河”,流淌在沱江、涪江两江的分水岭上。因部分渡槽从城市上空跨过,也被当地居民称为“天河”。“整个渠系总长达到381公里。”该项目业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据统计,一期工程明渠及暗渠长度为150公里,隧洞304座长177公里,渡槽101座长38公里,倒虹管34座长16公里。“一半以上的长度都是隧洞和渡槽,用‘穿山跨河’来形容该项目最为贴切。”他说。
  在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的同时,毗河供水一期工程也创造了多项纪录:建成了全国最长的单座渡槽——蒋铜渡槽,龙泉山隧洞成为全省最长的引水隧洞,同时也建造了被称为“最美拱跨渡槽”的卢家坝渡槽。

期盼
二期工程力争明年开工

  一期工程顺利通水,当地群众期盼二期工程早日启动建设。“今年将毗河供水工程二期工程的可研报告完成,力争明年上半年获批,下半年开工建设,该工程的主战场就在资阳。”资阳市水务局局长张团结说。
  据了解,毗河供水二期工程主要包括新建5座中型水库、扩建1座中型水库,建设骨干渠道33条、487公里,重点解决“蓄水”和“调水”问题,功能效益占毗河供水工程的三分之二。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陈远扬柴枫桔

毗河供水工程之最
全国最长的单座渡槽——蒋铜渡槽

  一头连着远山,一头扎进蓝天。登上简阳市三星镇的一处高坡,极目远望,只见高达40余米的渡槽横亘在碧绿的田野之上,绵延数公里,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业主资阳市水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地势较矮的地方,必须通过架高渡槽高度来实现与上游渠道的衔接。
  工程第二现场管理组成员陈波表示,在丘陵地区架设渡槽而不是对地形进行平整后修建明渠,可以减少对原有地形地貌、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一座长约5.6公里的渡槽——蒋铜渡槽被架设在三星镇境内,是目前全国最长的单座渡槽。

全省最长的引水隧洞——龙泉山隧洞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需建设20条骨干输水渠道,总长度约为381公里。
  工程第一现场管理组常务副组长刘江介绍,由于所经地区多为浅丘地貌,必须要“逢山开隧洞、遇坑搭渡槽”。他清晰地记得,一期工程中施工难度最大的龙泉山隧洞项目——整整花了近4年时间才实现主体完工。
  龙泉山隧洞是毗河供水一期工程中最长的隧洞,全长约11公里,是我省最长的引水隧洞。 据川观新闻

毗河引水润川中
成都:惠及简阳等地

  穿过龙泉山隧洞后,毗河水将通过付家坝渡槽飞跃沱江,进入成都简阳。而简阳河东地区,将受益良多。
  原来,简阳河东地区缺乏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引源补蓄较差,抗旱能力低,生产生活用水紧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毗河供水一期工程通水后,每年向简阳等县(市、区)供水9370万方,受益灌面达23.96万亩、惠及人口达41万人,将有力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灌溉,促进成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资阳:缓解“十年九旱”

  沿着沱江与涪江的分水岭,毗河水自西向东,进入资阳境内。在资阳,毗河供水一期工程由总干渠及新生充水渠、十里河充水渠等12条干支渠组成,其中总干渠长81公里、其他干支渠长207公里,批复投资18.8亿元。毗河供水一期工程通水,将惠及资阳境内乐至县、安岳县、雁江区151万城乡人口,56.3万亩灌溉面积,极大缓解旱区“十年九旱”的现状。

遂宁:补上水资源缺口

  遂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现象突出,多年人均水资源量仅占全省的1/10,常年需水量为11.5亿立方米,缺水量为2.5亿立方米。毗河供水一期工程遂宁段全长54.9公里,总投资7.9亿元,涉及安居区、大英县,年供水总量8158万立方米,控制灌溉面积24.6万亩。
  据川观新闻

找水人
找水60余年
这位“农民专家”的心愿终于实现

  他只读过3年私塾,却用一个碗、一个平板、一根筷子等简易装备自创水平仪,手工测量地势落差;从15岁到80岁,走遍五大流域40多个市县的1000多个村组,提交了600多份、累计数十万字的川中地区开渠引水方案及示意图……
  他叫姚四海,是资阳市乐至县的一个农民。1993年,80岁高龄的他离开人世前,仍在关心为干旱的家乡寻找水源。
  7月6日,毗河供水工程举行通水仪式,毗河水经人工河道,穿龙泉山、跨沱江,流过乐至县。通水仪式上,姚四海的儿子姚孝吉感叹:“父亲的心愿实现了。”
  1913年5月21日,姚四海出生在乐至县回澜镇五台山村,其家乡地处沱江和涪江分水岭上,属川中降水低值区,十年九旱。当地流传,五台山村原来是沱江和涪江两条大河的“龙背”,要是哪个神仙能在龙背上开出一条水渠,把河水引上来,就可以自上而下地自流灌溉。
  1928年,乐至遭遇一场特大干旱,当地村民颗粒无收,有人被这场干旱无情地夺去生命。从此,姚四海便立志为乡亲找到水源,解决世代的缺水之苦。
  姚四海本名姚祥富,父辈希望他祥和富有。立志为家乡寻找水源后,他15岁时改名为姚四海,意为取四海之水救旱灾,造福民众。
  此后60余年间,姚四海不断“出走”,整理出大量的水文资料。
  1987年3月22日,姚四海被特邀参加四川省毗河引水工程学术论证会。作为出席学术论证会唯一的“农民专家”,他作了题为《关于川中地区多水源组合引灌的建议》的报告。
  很遗憾,姚四海没能等到毗河供水工程的开工和通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陈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