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威远县万祥村村民:累一个月,乐一整年
挑着桃子的村民喜上眉梢。
7月是内江市威远县万祥村村民何文学和老伴杨义仙一年中最忙碌的一个月,家里两亩多的皮球桃迎来丰收,每天忙着采摘、售卖、发货。若是平时,他们一天的生活状态就是种点小菜、带带孙子、打打牌,每月老两口共领着2900元的社保,吃穿不愁,惬意自在。
对于万祥村而言,“皮球桃”产业就是开启小康生活的“金钥匙”,该村于2004年8月开始种植皮球桃,至今已有17年,目前种植规模达1000亩,今年产量预计80万斤。具有个大、香、脆、甜、耐运输和存储的皮球桃深受消费者喜爱,每年都十分畅销。
7月9日,一场大雨之后,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来到了万祥村。几年前经过了风貌改造后,如今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小楼房,房前屋后或多或少都栽了些花草,一栋新房院内仙人掌花开得正艳,房前小池塘中鱼儿不时跳出水面。一位村民挑着两桶桃子经过,看见记者的镜头,特意放慢了脚步。
从山上采摘下来的桃子被挑到附近一家停产的砂石厂,进行集中分拣发货。此时,何文学和杨义仙就在砂石厂忙着将桃子装箱。看似简单的装箱,背后却挺有讲究,“桃子要留一点把把,不能装烂的、的,过于小的。”何文学说,一箱至少要有10斤重。
种桃子以前,山上的地,杨义仙用来种玉米、红薯等农作物,收获后再当作饲料。“那个时候猪价便宜,一年养五六头,也赚不到好多钱。”
万祥村副主任邱莲还记得,种皮球桃源于一个新农村建设项目,那时威远农业农村局专家下来调研后,根据当地的地质和气候特点决定引进皮球桃,苗子都是统一采购后免费发给村民的。杨义仙领到苗子,开始了“转型”之路。
刚种桃子的时候,杨义仙还担心过卖不出去。三年成熟期过了之后,她就搭着公共汽车,挑到连界、威远去卖,不仅辛苦,价格也不高。如今随着品牌的打响,靠着熟人采摘、批发商采购以及在威连路两旁售卖,在村内就可以将桃子卖完。
说话间,村支部书记杨银开着车来装了20箱桃子,打算送到新场镇川心店小学,卖给学校的教师。其实,新场镇几乎所有学校都是皮球桃的“粉丝”,老师们每年都会定期采购。
停下手中的活,何文学说,种桃子比种庄稼轻松,一年就忙一个月的时间,经济效益却是种庄稼的3倍,“去年我卖了一万多块钱,今年可能还更高。”
在万祥村,何文学一家并不是个例,村民刘英种了三四亩皮球桃,生意最好的一天卖了3000多元钱,光是在马路旁零售就卖了1000多元。生活越来越好,天天都有肉吃,连丈夫易志军抽的烟也换了好牌子。去年,她将老房子简单装修了一下,花了两三万元。
如今,万祥村外出打工的村民越来越少,靠社保和卖桃子的收入不仅足以生活,有的老人还会拿一部分出来补贴儿女。小康生活是什么样子,从村民们的笑脸中,记者找到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