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4 宽窄巷-
A14宽窄巷
  • ·三星堆的90后考古新青年
  • ·比1角硬币还小的脚印 竟是恐龙留下的?
  • ·广告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三星堆的90后考古新青年

考古新青年。

发掘舱外好奇的参观者。

  

□李明斌(上海大学特聘教授、上海大学博物馆馆长)文/图

  人,理应是所有场所的主角。
  这篇我特别记录一下考古现场的人们。
  随着三星堆热度的不断升温,到考古发掘大棚参观交流的人明显增多,工地上的讲解接待任务日益繁重起来。考古发掘舱舱内舱外虽仅隔着一层玻璃,但仿佛隔着两个时空维度:舱内,考古人员与三千年前的文明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对话;舱外,参观者努力透过讲解,理解里面正发生着的、来自三千年前的历史信息。

舱内舱外 连接公众与考古

  随着三星堆热度的不断升温,除重大公务活动以外,有组织、有预约地到考古发掘大棚参观交流的人明显增多,工地上的讲解接待任务日益繁重起来。此时,三星堆考古和博物馆联动管理的优势迅速发挥起作用,距祭祀区发掘现场约1.5公里的三星堆博物馆,每天派驻讲解员到工地,现场提供(棚内舱外)讲解服务。
  在发掘现场,几乎每次都会见到以下场景:舱内,着防护服的年轻身影,忙碌着考古发掘、信息记录、器物提取等工作,按操作规程和实施方案有条不紊地展开;舱外,少则数人、多则十数人,在三星堆博物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小心翼翼地穿行在参观步道上,驻足于发掘舱外,隔着玻璃瞪大眼睛,注视着里面的一举一动,生怕漏了可能遇到的文物出土时的细节。他们的表情和动作十分生动有趣:有弯腰撑腿的、有侧身探头的、有直立背手的,有双手握于前者、有双手交叉者……每个人都随着讲解员的手势和语言,全神贯注而又敏锐地盯着舱内。
  舱内舱外虽仅隔着一层玻璃,但仿佛隔着两个时空维度:舱内,考古人员与三千年前的文明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对话;舱外,参观者努力透过讲解,理解里面正发生着的、来自三千年前的历史信息。
  一层玻璃,同时连接了公众与考古;一个大棚,同时包容了当今与远古。这是一次公众考古和文化惠民的十分有意义、有价值的尝试。

考古发掘 年轻人的“天下”

  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冉宏林博士介绍,参加本轮祭祀区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的工作人员有近200人,其中四分之三都是90后,且分布在所有关键岗位,真正是年轻人的“天下”。
  古老的祭祀坑,神秘的古蜀文明,正经由年轻人之手,在现代科技手段的助力下,在强大的传播推广中,不断地呈现出原有的璀璨光芒,历史的绚丽画卷正徐徐展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结构正越来越清晰地丰富起来。
  这群可敬的年轻人,在历史机缘安排下,幸运地和三星堆相遇了。他们的专业之路,和三星堆的发掘保护、研究展示、推广利用不期而遇,这真是年轻人在年轻的季节里能遇见的最美好的事情了。
  2021年“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奋斗正青春”在央视黄金档播出,参与三号坑工作的上海大学团队代表徐斐宏、马啸、张顺利应邀和“一院三大”的其他年轻人共同参加了节目活动。这,既是褒奖,更是期待。
  考古新青年,祝福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