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5 宽窄巷-
A15宽窄巷
  • ·总是吃“不会沟通的亏”?奇女子出书分享高效沟通秘笈
  • ·怎样把故事讲得引人入胜?《羊群里的孩子》作者分享写作秘诀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总是吃“不会沟通的亏”?奇女子出书分享高效沟通秘笈

《沟通的方法》

  每个人都天然觉得自己会沟通。沟通不就是说话么?只要头脑清醒,逻辑清晰,难道还不能通过交谈让对方明白我的意图?但是,答案还真不是那么肯定。很多人都听到过这样的一句话:“你就是吃了不会沟通的亏。”其实,就像写作需要训练一样,沟通也是一门不小的学问。善于有效沟通的人,还真是特别能成事。
  20多年前,有一个没上过大学,也没啥特长的小城市高中女孩,在北京一家小广告公司做职员。她最初打字、接电话、订盒饭什么都干,如今这个“北漂”女孩已成为业界“明星”——著名知识服务品牌“得到”APP联合创始人兼CEO。她,就是脱不花(本名李天田)。她的秘诀就是,有一身善于有效沟通的“武功”。因为善于沟通,再加上好学,她总能遇到“贵人相助”。所谓“贵人”,就是在关键时刻总能指点她几句窍门、教导她几手绝活的人。于是,她变成了日渐强大的脱不花。

拥有常人不具备的强悍沟通能力

  当今社会,人们大多倾向于努力成为某个专业知识领域的顶尖专家和高手。但还有人会提醒你,假如你没有成为某个专业的顶尖专家,你依然可以做成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业。比如,可以锻炼出高超的沟通、组织能力,成为顶尖专家的好伙伴,好的管理者。网络作家和菜头认为,在第二种人中,脱不花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她十九岁开始创业,一路走来靠的是一种特殊的能力,那就是只要走进门,和别人聊上十五分钟,就能迅速赢得对方的喜爱和信任,最终争取到对方的帮助和支持。即便实在不能,最低限度也可以得到对方的理解。这种强悍的沟通能力,我极少在其他人身上见到。”
  脱不花本身的成功之道,也是一个奇女子以沟通开启奇迹的经典案例。
  早年在广告公司打杂的脱不花,有空就跑去听免费讲座,并因此有机会拿到了北京奥美公司时任总经理湛祥国先生的名片。当脱不花所在的小公司遇到困难时,她就主动联系湛祥国帮忙。没想到的是,并不认识她的湛祥国先生居然答应了,并给出了自己的指导建议。
  脱不花因此获得了老板的赏识,开始得到接触公司其他业务的机会,并一步步成为项目负责人和培训讲师。后来她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咨询公司。
  之后,在学习某个课程的课堂上,脱不花与罗振宇成了同学。罗振宇发现了她的才华,并邀请她一起创业。脱不花爽快地答应了,直白且果断。两年后,“得到”APP上线,脱不花成为了大家熟知的CEO。
  “脱不花”这个名字出自梁羽生的武侠小说《萍踪侠影录》。小说里,“脱不花”只是个不重要的女配角,只出现过三次,但是脱不花说她非常喜欢那个角色,因为她觉得那个角色跟自己一样果断和勇敢。
  2021年,脱不花出了一本名为《沟通的方法》的新书,将她烂熟于心的沟通“武功”公布于众。在这本书中,有脱不花跟大企业提案的经验;有在“得到”APP的日常管理中,和同事、老师、客户积极协调的事例;还有她牵头的教研团队收集到的、来自一线的大量真实沟通需求和实践。
  “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以《请加入这场无限游戏》为题,专门为脱不花的这本新书作序。他说,脱不花是他的创业战友,也是他“一生的奇遇”,脱不花没有上过大学,但她的知识量和好奇心却远超常人。一个没上过大学的人成了著名知识服务品牌的联合创始人,这件事本身就非常励志。
  “同时我也知道,‘没上过大学’对她到底意味着什么。她没有可以倚仗的平台,她攀登向上的每一步,都是通过努力地沟通,引来贵人相助、能者帮忙、看客祝福。”
  写这本书时,脱不花说,她有一个强烈的冲动——就是把“你也可以”这几个字交到读者手中,“你也可以把每一个你需要的人发展成你的贵人,你也可以在每个关键时刻寻求贵人相助。这并不取决于对方,而取决于你是否掌握了沟通的方法。”

好的沟通绝不等于巧言令色

  那么,到底什么是好的沟通方法?脱不花在书中多次强调,会沟通并不是很多人以为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式的巧言令色、八面玲珑,把所有人都哄得很开心。沟通不是表演,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协作。而巧言令色、八面玲珑只会令人提高警惕,并不能促成你与别人的合作。好的沟通绝对不需要奇技淫巧,而是非常需要认真倾听加宅心仁厚。那是一个总被人说“吃了不会沟通的亏”的老实人本来就有的禀赋。而脱不花所要做的就是,点拨、启发、提醒你,在具体的场景内可以好好把沟通的技巧发挥出来。
  比如,脱不花讲怎么批评人。首先要认清楚批评的目的是什么,批评的目的不是批评、发一通脾气过瘾,而是让对方能够改进,把事情做好。因此,批评就要讲究场景、讲究方式、讲究效果。
  所以,脱不花会建议:第一,最好是单独面谈,而不要当众批评让人难堪,你都让人难堪了,怎么还能指望人马上去改?第二,批评人时不要“诛心”,不要批评价值观,要就事论事。否则,你都“诛心”定性了,怎么还能指望让人改?第三,批评的最后要闭环,简单来说就是,给出一二三行动建议和时间表。比如,接下来两天你可以这样做,两天后我们再聊一下看效果怎样。毕竟批评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把事情做好,有了闭环,才能做到这一点,同时留了个机会能表扬下对方。
  类似这样的典型沟通场景,她在《沟通的方法》这本书中,一共总结了18个。覆盖了怎样与陌生人破冰、怎样发起求助、怎样准备一场会议,如何赞美、激励,怎样辅导、安慰、批评,怎样道歉、求助、拒绝,职场沟通等高频问题。不要小看这18个基本场景,它们几乎构成了所有沟通场景的“积木”,你只要稍加组合,就足以应付各种各样的复杂情况。
  话语的力量不可小觑。一句话说好了,就有奇妙的效果。脱不花还分享了一些具体的表达小窍门,很有启发性。她把否定别人观点的话从“我不这样认为”换成“是个思路”;比起“我来晚了”,她建议说“谢谢你等我”;比“你听懂了吗”更好的说法是“我说清楚了吗”;比“你太可怜了”更好的说法是“我特别理解你现在的感受”等等。罗振宇在给脱不花的这本书作序中也说,“脱不花写这本书的姿势,不是站在指挥席上挥舞道理的小棒棒,甚至也不是站在你的前面指引着远方,而是站在你身边,在你确有需要的时候,对你使个眼色,附耳过来:你可以这么说……”
  7月18日下午,脱不花将来到成都,在文轩BOOKS(招商店)举行分享会,面对面亲授关于沟通的方法。
  封面新闻记者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