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1年7月1日,加拿大西部卑诗省一个叫利顿的小镇突发山火,导致小镇90%被烧毁。见此新闻,我心猛然收紧,一些画面和记忆浮现在脑海中。
利顿镇位于温哥华东北约260公里,是一个不到300人的小镇,建于1850年前后的Fraser谷淘金潮时期。随着淘金潮的退去,渐渐萧条落寞。
我几次路过这里,并曾于2019年10月初的一天傍晚,投宿于该镇的一家小店。镇里一条主街沿着Fraser河谷延伸,两边分布着几十家民居和商铺。老旧的教堂,西部风格的建筑,周围的半沙漠地貌,让我仿佛置身于加州的某个西部鬼城。
我沿街漫步,忽然被路旁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平房吸引:屋檐下一排红灯笼的亮光映照着朱红的檐柱,门前贴着用中文书写的大红纸对联。中餐馆?这是我的第一反应。
走近前去,见门外有一块中英文的招牌:利顿华人历史博物馆。我有些吃惊,这地方竟还有华人历史博物馆,有意思!然而,大门紧闭,四周空无一人,只有大红灯笼在秋风中摇曳。
回到旅店后,我向老板娘问及此事。老板娘告诉我,这个博物馆平时没人,若想参观,需打电话给管理者。我这才记起外面牌子上确有一电话号码。老板娘热心地帮我找来号码,第二天一早,好奇心让我没急着赶路,而是照着号码打过去。
电话那边是个女士,听了我的来意后说,马上过来为我开门,希望我不介意她带上孙女一起过来。当然不介意,我说。
约10分钟后,我就和Lorna女士还有她的小孙女在博物馆门口见了面。身为苏格兰裔的Lorna得知我是华人后很开心地说,她每年都会接待几十个路过此处的华人,她很高兴为他们讲述这些最早的华人开拓者在此奋斗和奉献的历史。
1850年代末的Fraser谷淘金潮,很多怀揣梦想的淘金者追随着河谷金砂的踪迹来到这里,其中就有一小批来自中国的工人,这是最早在此留下踪迹的华人。虽说这里离温哥华仅不到4小时的车程,但在当时,不仅要跨越高山险滩,还要应对猛兽的袭扰,来到这里绝对是极其危险的挑战。
淘金热逐渐消退后,横贯加拿大的太平洋铁路开始修建,又有上百名华工来到这里,加入这项浩大工程的洪流,并将他们的希望、汗水和生命融入到加拿大的缔造历史中。
博物馆不大,当年曾是华工聚集的会所,后来一位古董商把收集到的当年华工的物品捐赠出来,陈列于此。接着又陆续收到包括Lorna在内的一群民间人士收集到的反映当年华人生存活动状态的各种实物、图片、资料等,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华人历史博物馆。
馆中陈列有当时华人的生活器具、生产工具、资料图片甚至书信等。展柜里每件散发着古旧光泽的锅碗瓢盆,乃至麻将骨牌,仿佛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当年客居异乡的华工们的梦想与现实、希望与绝望、痛苦与欢乐交织并存的故事。
展示的资料中,还有当年针对华工的歧视性文件的介绍,以及后来加拿大政府的反思和道歉。我问Lorna,为什么致力于建立这样一个博物馆来纪念一群100多年前、素不相识的外来族群的劳工?她说,每个在这里奋斗过、奉献过的华工,包括他们被不公对待的遭遇,都不应该无声地消失在历史中。
离开前,我问Lorna怎么收费,她说不收费,但接受自愿捐款。她很开心地告诉我,这个博物馆申请成为卑诗省历史遗迹成功了,经费已有保障。
我真心希望并祈祷Lorna女士和利顿的所有居民,还有这座华人博物馆,能在这场大火中安然无恙。这里曾有过的早期华工拼搏、奋斗、奉献的史实,以及当地居民为他们不被历史遗忘所展现的善意、付出的努力,永远不会湮灭在这场山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