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渝方言中,用得普遍而生动的词,“打”算一个,其一旦与其他词汇搭配,便组合出无数方言来,且显得生动鲜活。
打整。有收拾、理抹、修理、整治的意思。你要不听招呼,就有可能遭打整。物管人员大毛喜欢熬夜打麻将,白天拽瞌打睡,经常迟到,屡教不改,最后遭停职写检查。别个都说,一天不干正事,又盯不倒遭头,不打整他打整哪个!
打望。此词生动形象,极具画面感。踮起脚尖,手搭凉棚,到处乱盯。川渝出美女,外地人入川渝,打望的结果多感叹,美女们身材硬是好哟!吃辣椒减肥,爬坡上坎减肥,说话过吼也减肥。身材不好才怪!
打白。愿望得不到满足,独自怄气。邻居家小崽儿是个金包卵,一家人稀奇得很!啥子都将就他。但不管是上托儿所、耍玩具还是吃饭,稍不对头就打白沙(撒)气,嘴巴一嘟起,哪个都不理。那天听见两个中老年妇女在交流治家经验。一个说;“我屋老头脾气大哟!你一吵他他就打白,闷起不开腔。”另一个说:“我那老头也晓得打白了,只要一理抹他,他就扯把子说胃口不好不吃饭。”说得活灵活现。
打头。指衣着服饰,即行头。“耶,看你这身打头,是要走人户嗦!”王二娃看见张老幺一身新衣服新皮鞋,穿得衣之时之的,和他说起耍。张老幺晓得是开玩笑,说“未必走人户才穿得恁个嗦?哥们以后还是要注意形象。”原来,王二娃晓得张老幺最近荣升班组长,叼住(故意)“锐”他的。
打脑壳。在川渝方言中,头就是脑壳。但这打脑壳是另一回事。一是指事情麻烦,费脑筋。“这道题难得很,整了半天都搞不懂,打脑壳得很!”隔壁小毛读小学四年级,做家庭作业经常叫苦,他妈老汉没得好多文化,也喊“打脑壳”。二是指喝了劣质酒后的反应。那天,听一个崽儿向另一个崽儿抱怨,“老挑送我两瓶酒,包装漂亮惨了,但喝起割(刺激)喉咙,打脑壳,过后二麻麻的,走路打偏偏。”“怕是在网上买的Y酒!”另一个崽儿推测。本人当知青那阵也喝过烂苕夹烤的酒,苦的,相当打脑壳。
打忘逛。没事乱逛,时间概念不强。那天小学生明娃回家把书包一甩,跑到菜园子东旋西旋不晓得搞啥子名堂。他婆婆招呼他,“莫要打忘逛哟,快点做作业!”“哪里在打忘逛嘛!我在观察植物的生长,老师布置的。”原来学校在搞素质教育。某妇女上不得街,只要一去就逛得忘了时间。她老公只好打电话:“喂,亲爱的吃饭了,还紧倒打啥子忘逛!”
此外,“打”字当头的词还多得很。
打让手。谦让一下。资深麻将爱好者麻哥经常总结:“别的东西可以打让手,打麻将必须硬逗十三。”
打卡张。故意刁难,与方言“夹毛驹”意近,常见于上级对下级的处理方式。“弄你来当夜班,不是夹毛驹打卡张,完全是你自找的。”
打捞穿。趔趄。走路偏偏倒倒。云贵川好多山区有云“一天不吃酸,走路打捞穿。”因为红苕洋芋为碱性食物,得用酸菜汤等来中和。
还有打埋伏、打平伙、打干亲家、打翻天印等,一个个通俗易懂,言简意赅。